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9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苑迪 《中国减灾》2010,(3):F0002-F0002
当地时间1月12日下午,海地发生7.3级强烈地震。地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伤亡惨重,死亡人数直线上升,灾民亟待救助。国际社会在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迅速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22.
苑迪 《中国减灾》2012,(3):30-31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一五"以来,甘肃省将防灾减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初步建立了统一  相似文献   
23.
苑迪整理 《中国减灾》2008,(8):F0002-F0002
奥运安全是所有奥运会举办国共同面临的难题。解放军、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普通百姓……无数人的辛勤和汗水,共同铸造了北京奥运的安全盾牌;强有力的反恐专业队伍、全面广泛的安全防范措施、反复进行的实战演练、24小时的邻里守望以及广泛的国际合作,造就了北京奥运的安全体系;针对药品、食品、网络信息、交通出行、空气质量以及爆炸、纵火、枪击、劫持、化学、生物和辐射等恐怖突发事件的各领域完备的应对措施。确保了北京奥运会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下顺利举办。  相似文献   
24.
苑迪 《中国减灾》2008,(9):F0002-F0002
2008年9月6日11时25分。我国首个用于灾害监测预报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A、B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从1991年到2008年,“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经过17年的建设.凝聚了无数人的努力和汗水.终于初战告捷。成功发射“环境减灾”A、B星,是提升我国综合减灾能力、构建灾害监测预报体系的重大举措,它具有大范围、全天候、全天时、动态的强大灾害监测能力,为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减灾救灾技术支撑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完善灾害监测、预警、评估、应急救助指挥体系提供了良好平台。  相似文献   
25.
苑迪 《中国减灾》2008,(2):F0003-F0003
抗冰救灾中。无数人物的命运发生了变化。悲情、同情、亲情、温情、爱情、真情、热情、激情、豪情……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在冰冻的大地上,时时刻刻上演着这些悲欢离合。七幅照片,定格的只是沧海一粟。却传达了重于泰山的感动。在冰雪灾害终于结束的时候,我们蓦然回首,这些瞬间已经变成了永恒,震撼着我们,温暖着我们。  相似文献   
26.
苑迪 《中国减灾》2005,(12):52-54
两年前“非典”疫情蔓延,夺命无数,令亚洲地区人民谈之色变。而今天,一场比“非典”威胁更大的疫情随时可能暴发,这就是被称为 H5N的禽流感病毒。自2003年该病毒首次现身亚洲以来,已经累计造成60多人死亡,160多人受到感染,1.4亿只家禽被杀死,范围波及亚州、欧洲和非洲在内的许多地区。如何预防禽流感1.要保持乐观科学的心态,注意锻炼身体,多  相似文献   
27.
苑迪 《中国减灾》2006,(5):42-43
大自然的天气变幻莫测,灾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大家要随时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此时正是暴雨泥石流的多发期。气象部门为做好暴雨分析和服务,规定24小时降水量达到50-100毫米(含50毫米)及以上为暴雨,  相似文献   
28.
2009年6月16日,由国家减灾委办公室、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联合举办的"减灾救灾政策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部科技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16位专家学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的项目官员,以及辽宁、安徽、湖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甘肃等地的省、地、县三级民政部门的39位救灾干部.参加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29.
苑迪 《中国减灾》2008,(11):F0003-F0003
10月31日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百色、防城港、崇左等多个市县普降大雨。截至11月6日18时,全区共有32个县(区)受灾,受灾人口136.47万人,累计紧急转移安置11.97万人。因灾死亡11人,倒塌房屋3553间,直接经济损失7.37亿元。  相似文献   
30.
苑迪 《中国减灾》2012,(6):36-39
山东省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省份之一,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多年来,在全省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山东减灾救灾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