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扩大内需是当前我国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但是 ,也必须联系到供给去分析问题。在经济发展中 ,供给与需求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当前我国内需不足 ,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有关 ,如能转变为集约型经济 ,必然能从多方面促进需求的增加 ,而发展高新技术是转变我国增长方式与扩大内需的关键所在。当前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落后 ,与经济体制的落后有关。从需求出发 ,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是我国当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与今年全国两会报告中,都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关于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的战略选择,几乎一直是发展经济学家争论的一个核心命题。这个争论从一开始涉及的绝对的均衡发展战略走向相对的均衡发展,最后又到所谓的非均衡发展战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实际上也存在这样一些涉及发展战略选择以及发展观的争论和变迁问题,曾经从一开始的均衡发展战略,走向非均衡的发展道路,到今天又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这说明我们实际上也一直面对着中国发展问…  相似文献   
13.
公有制: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绝不能离开执政基础特别是执政的经济基础 研究。中共十五大提出并由十六大进一步深化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特别是其中提到 的公有制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主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要基础。当前,不仅否定 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地位之风盛吹,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政策与现实、理论与实践间的 巨大反差。国有企业的现实困境,根源在改革的严重滞后,在于政府机构或政治体制改革 的滞后。只要深化改革,强化国有企业自身,就能完成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伟大探 索,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说:“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1997年中共十五大首先归纳与提出来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重申,并作了更深入的论述,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计划与市场关系,可以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主旋律,在改革理论的探索中,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争议最多;在改革实践进行中,计划与市场关系波折最大,无论理论上的争论还是实践上的曲折,都反映出这是一对远未理顺的关系,其中有不少难点和症结需要进一步解开。  相似文献   
16.
"国进民退"与"民进国退"的争议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有没有"国进民退"、如何对待"国进民退"的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互注资与兼并,其实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常态."国进民退"与"民进国退"问题争议的深层次矛盾是对基本经济制度的不同看法.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若丧失,则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也就形同虚设,这不是整个社会希望看到的.房地产业的高价与泡沫,是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市场需要综合治理的问题,绝不是国有企业退出房地产业所能解决的.国有企业活力的关键在于推进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自主运行的主体.在金融危机滋生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中国的国企与民企当合力打好"组合拳".  相似文献   
17.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不仅仅包含着经济方面的要求,而且还包含着政治、文化方面的要求。即使从经济的角度看,经济体制改革达到一定的深度后,也迫切地呼唤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步伐。  相似文献   
18.
时光流失,岁月更迭,又一个新年来到。对于新的一年,人们总是有许多新的憧憬,新的希望。中国在过去的一年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大事。岁末年初,人们总是习惯于对过去一年发生的一切进行回顾总结,同时也对新的一年进行各种分析、预测和判断。本刊特邀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袁恩桢研究员和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权衡博士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和一些焦点热点问题展开分析。经济增长阶段的重大转折权衡:袁老师,非常高兴能够和您一起讨论新的一年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所面临的新…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开辟了我国经济改革的航程。改革的锋芒势必扫及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最初几年,经济理论界的有些同志已经触及到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改革问题,特别是对国家所有制的长短优劣作过一些评议。也许是所有制问题过于复杂,又比较敏感,因而在一段时期内,有关所有制改革的议论就显得少一些了。有的同志认为,“不能等理论上的争论告一段落再来改革”。此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就开始实施一项项具体的改革措施: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价格调整和改革、设立经济特区和增加开放城市等。这些改革措施,在最近几年尽管都已收到了相当成效,但在其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也使我们懂得,任何改革都不能单方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中国不同人群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急剧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在于:一是收入分配的原则与方式不一,二是市场经济的不完善,三是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运行方向与力度不一,四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有关分配政策使然。在收入分配方面,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应当尽快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