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3篇
中国政治   9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东南亚已成为当代伊斯兰教世界的一个重要地区,伊斯兰教也已成为影响当代东南亚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探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分离主义问题、宗教极端势力策动的恐怖主义活动、政教关系问题及其对当代东南亚发展的影响,以及当代东南亚在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地位和可能发挥的新作用。  相似文献   
42.
进入90年代以来,尤其是亚洲开发银行1992年10月在马尼拉举办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一次研讨会以及此后举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问题在云南、在中国和东南亚、在一些欧美国家和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进展,形成了所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热”。但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一项跨世纪的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这一工程的顺利推进和逐渐完成,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也正因为如此,更加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这一关系到中国西南(特别是云南)与中南半岛各国、影响中国和整个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探讨,以推进这一合作进程。本文拟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入手,分析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以功能方法为主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战略,推进次区域合作。这些看法还不成熟,主要是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意在抛砖引玉,引人深入探讨,对推进次区域合作切实起一点作用。  相似文献   
43.
金融危机以来,东南亚政治形势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多年来一直比较稳定的东南亚变成了动荡多事地区。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局势受到了严峻挑战。金融危机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演化成政治危机,特别是印尼发生的动乱,使全世界感到震惊。柬埔寨因政治矛盾激化,冲突不断,局势动荡。缅甸政局不稳,处境严峻,困难加剧。越南、老挝政局保持相对平稳,但稳定中也有一些变化。这一切使得东南亚政治形势呈现出动荡不定、复杂多变的特征。一、泰国:经济恶化,政府更迭金融危机首先在其发源地泰国引发政局动荡。金融危机的爆…  相似文献   
44.
再论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与政治发展:若干重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东南亚国家的民主化与政治发展 :现状与趋势》一文 (载《东南亚》 1999年第 3期 )中 ,我们分析了冷战以后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这一地区各国的政治发展和民主化问题。本文将在此基础上 ,较为深入地探讨影响东南亚政治发展尤其是民主化进程的一些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内部因素。我们认为 ,东南亚的政治发展之所以呈现多元化和多样化 ,民主政治虽有发展但却不平衡是因为有多种因素的影响。未来东南亚国家的政治发展和民主化进程 ,仍将是诸因素影响、整合的结果。一、从总体上看 ,在走出“两极格局”的冷战后时期 ,不再存在东南亚各国在…  相似文献   
45.
贺圣达 《东南亚》2003,(1):63-64
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的各种《剑桥史》如《剑桥中国史》、《剑桥世界史》 (古代、近代 )等早已享誉国际学术界。《剑桥东南亚史》是各种剑桥史中较晚出的一种 ,英文第一版出版于 1 992年。由于 90年代初才出版 ,该书大量吸收了此前国际学术界对东南亚史研究的成果 ,而且在写法上更具有当代史学著作的特点。因此 ,它出版后就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受到高度评价 ,并在 1 994年再次印刷。《剑桥东南亚史》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教授尼果拉·塔林担任主编 ,由美国、英国、荷兰、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十多名…  相似文献   
46.
东南亚历史和文化的整体性和多样性经历了复杂的历史变迁。总体而言,东南亚各国在文化上有着重大差异,而把东南亚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与东南亚文化在历史上是否一直是一个整体是不是同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文化多样性非常突出的地区,东南亚历史的整体性也并不等于文化的整体性。约翰·卡迪《东南亚历史发展》的观点不足以为东南亚历史与文化整体性立论。安东尼·瑞德《东南亚的贸易时代:1450—1680年》对东南亚文化整体性的看法,过分强调东南亚某些方面的所谓"文化特质",从强调东南亚的一些文化特质着眼而把东南亚视为一个文化上的整体,也不无偏颇。  相似文献   
47.
本文拟对东亚文化圈和东亚价值观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个历史的考察,进而分析传统的东亚价值观与构建当代价值观的关系。当代东亚各国都已成为现代化程度不同的独立的主权国家,东亚经济社会的发展、合作的加强和一体化的要求都使他们重新审观东亚各国共同拥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的东亚价值观的作用,特别是它在构建当代东亚价值观的作用。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儒家伦理已不可能作为当代价值观的体系和核心,但就有着深广影响的传统的东亚价值观和思想文化遗产而言,其优秀成份对于构建21世纪的东亚价值观大有裨益,需要我们取其精华,挖掘、整理、诠释。  相似文献   
48.
贺圣达 《东南亚》2013,(2):62-66
1261年,孟莱王在泰国北部的清莱建立都城,标志着这个名叫"兰那"的泰人国家的迅速崛起。自孟莱王建都清莱起,兰那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兴盛时期。孟莱王统治时期,奠定了这个国家数百年发展的地域和文化基础,使得兰那成为泰国古代历史上统治时间持续最长的王国。对于兰那的历史发展而言,孟莱王无疑是一个有着巨大贡献的人物。中国史籍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兰那的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49.
华侨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支系。东南亚是海外华侨最为集中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华侨人口已超过600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南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太战场的重要区域。在从1942年1月至1945年8月的三年半时间中,面对入侵和占领东南亚的凶残的日本法西斯,在南洋的中华儿女——华侨在艰苦的条件下奋起抗战,在华侨华人史、东南亚史和世界反法西斯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