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篇
法律   38篇
中国共产党   61篇
中国政治   104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81.
伊春林区职工开发扶贫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李建春伊春林区作为国家重要木材生产基地之一,自1948年开发建设以来,共为国家生产商品木材22亿多立方米,完成各种上缴54亿多元,等于国家同期投入的5倍多。但是,由于伊春林区长期处于高度过量采伐,超负荷承担各种...  相似文献   
282.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华侨人口及职业结构的变化1871年,中日两国签订了"日清修好条规",该条规规定,"两国既已修好,彼此应在海岸各港口指定场所,准许商民的往来贸易"(第7条)。此后,旅日华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第352号敕令等法规制度的实施,旅日华侨的职业形成了以贸易商和杂业者为两大中心的结构,这种结构一直保持到了战后。表1列出了130多年来旅日中国人(华侨)人口的变化,根据该表,就战前的旅日华侨人口的变化来看,大致可以指出以下3个特征。①在明治时期乃至战争结束之前的日本, 在日中国人在外国人中所占的比重极高。旅日华侨人数往往占在日外国人总数的50-70  相似文献   
283.
电视理论片《东方之光——“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第一至第四集已在本刊2002年第10、第11期刊出。本期刊登的是最后两集——第五、第六集的解说词。  相似文献   
284.
<正> (一) 近年来,不断深化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乡镇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和客观实际,要求乡镇政府从总揽乡镇政治、经济的全局高度,协调各方矛盾,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实现农村政治和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乡镇政府行为微观化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85.
<正> 不断深化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使乡镇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由于新的管理体制没有及时建立起来,乡镇工作的管理组织和方式滞后于改革的发展变化,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这些新的问题和新矛盾,不仅影响着改革的继续深化。而且阻碍着乡镇政治与经济的稳定、发展和繁荣,其具体表现是; 一、干部队伍不稳定,影响着乡镇工作。一方面,乡镇干部不断增员,尤其是县市下设在乡镇的部门站组,更是“人满为患”。行政人员的严重超编,使得本来就十分吃紧的乡镇财政“包袱”越背越重,导致乡镇主要领导每年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忙”工资,无暇顾及经济工作。另一方面,作为乡镇工作中占主要部分的村干部,因农村工  相似文献   
286.
过常宝 《求索》2007,(10):165-167
《周易》是由巫卜人员根据多种占卜方式编纂而成的,它的卦爻辞中包括了象占、谣占、史事和占筮实录等方面的内容。这就使得《周易》的卦爻辞显得颇为杂乱,甚至有些相互抵牾,但《周易》的文体也由此表现出以象征和历史比附为主的多方面的综合性特征。  相似文献   
287.
学习型组织成长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建春 《求索》2008,(6):113-114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提供了教育革新的一个新方向,也为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但是,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其理论进行理性反思,其中诸多问题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应以扬弃的态度来学习和运用西方新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288.
采用Super-SBM模型与Malmquist模型测算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分别验证黄河流域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2011—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递增趋势,且主要由技术进步引起,流域内所有城市的土地城镇化逐年递增,11个城市(州)出现人口流失导致人口城镇化递减;人口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倒“U”型关系,土地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呈现“U”型关系,且这种关系在流域内存在区域差异性;人口城镇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土地城镇化的双门槛效应,当土地城镇化发展过低或者过高时,人口城镇化呈现抑制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土地城镇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人口城镇化的单门槛效应。因此,黄河流域各城市应积极推动人口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控制土地城镇化高速发展,建立以常住人口为标准的“人地挂钩”制度,优化产业结构,引导居民消费,建立“以人为本,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土地利用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