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75篇
中国政治   102篇
政治理论   21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93.
邓小平经济理论,立足于中国实际,着眼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和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历史任务,深刻地揭示了像中国这样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规律。这一理论,从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出发,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体制、经济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经济建设的  相似文献   
9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为此,必须以强烈的忧患意识,综合分析研判国内外大势的发展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  相似文献   
95.
金志字 《党史纵横》2013,(11):57-60
1942年4月1日,陪都重庆罗家湾的一个大院里正在举行隆重的庆典,一时间冠盖云集,热闹非凡。在上午举行的仪式中,连蒋介石都亲临了会场。原来,这是军统局为“革命情报工作”建立十周年而召开的庆祝大会。下午,庆典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96.
《生死抉择》是一部反映党坚决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好影片。它通过揭示一个大型棉纺厂领导集体腐败的个案,多角度、深层次地表现了主人公李高成与腐败分子的正邪大交锋,从而揭示出新时期党员干部应如何保持党风廉洁的现实问题。时代感和现实主义是《生死抉择》叩动人心的原因。而我们说它具有时代感,不是因为它的题材反腐,而是因为它全面触碰到了这个时代富有特色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它表现的是在今天的环境里,怎样活着,怎样做人,和那些只知唱高调的作品不同,影片令观众觉得和他们的距离很近。市长李商成并非一开始就确立了反腐目标。他的一切行为、所有性格的出发点只是在于  相似文献   
97.
那张照片呢?     
读汉川市委黄修平同志写西藏山南的散文集《高高的罗布莎》,勾起我再一次想到了山南、珠峰、布达拉宫……更有那张照片。2004年6月,我随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去了西藏。行前,有人告诉我:“到西藏比出国还难!”我问为什么,他说气候环境恶劣,特别缺氧,内地人很难适应。果然同行的有两位同志,仅在山南苦撑了一夜就不得不返回。我到了最该去的地方。那里是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是藏民族的摇篮,是唐朝  相似文献   
98.
为了一夜暴富,一个博士后居然变成一个组织偷渡531人、涉案金额达5000多万元的大蛇头。  相似文献   
99.
试论行政行为与司法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行政行为与司法行为的关系金志华一、行政行为与司法行为的概说在人类社会历史中,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与阶级的产生接踵,与国家的成长同龄。但是这两种行为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还得溯源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学说。早在1748年,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0.
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文中,江泽民同志说:现在,就是在西方国家,有些政治家和有识之士对享乐主义泛滥、思想堕落、精神颓废之类的“西方社会病”也深感忧虑。他在提到一个美国人写了一本叫《西方社会病》之后,又讲到一个日本教授写的《清贫的思想》。前者认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先进,一个国家在精神上挨饿,迟早在物质上也要挨饿。后者认为,被金钱欲、物欲、占有欲所支配是很危险的,现在需要重新宣传清贫思想,以消除人们在精神上的贫困。二者针砭时弊,不乏真知灼见。但在“除却孔方难为兄”的社会,一般地呼唤先进精神和清贫思想,也只能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因为制度使然,西方病病入膏盲,“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