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2篇
法律   60篇
中国共产党   57篇
中国政治   147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01.
张宁  巢俊 《群众》2022,(6):37-38
企业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主体。长期以来,我省有不少产业处于全球价值链、产业链中低端,高新技术企业“多而不强”的特征比较明显。产业短板的背后往往是人才、技术的短板。为推动高层次人才向企业集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江苏首创“科技副总”这一企业柔性引才机制。自2013年以来,已累计从全国432家高校院所选聘6440名科技人才到相关企业兼任“科技副总”,“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合作项目6000多项,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难题或技术需求30000多个,带动企业新增销售收入300多亿元,有力推动了政产学研合作,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02.
陈伟龄  张宁 《群众》2023,(3):43-44
<正>善言善举,铸就中国式道德文明标杆;大义大爱,铺创现代化典范城市大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文明典范城市是文明城市的新样板、新标杆。城市的核心是人。为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张家港市从“神经末梢上”入手,在“麻绳最细处”攻坚,多年来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403.
陈伟龄 《世纪风采》2023,(10):18-20
<正>在江苏,有一个响亮的地名让人神往,有一个地方发展的业绩令人瞩目:连续18年位居全国百强县榜首;跻身全国105个Ⅱ型大城市行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成为国内首个达到这一量级的县级市……这个地方就是江苏省昆山市。自1984年兴建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开始,昆山陆续创设出口加工区、光电产业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向高新技术发展”“走向核心技术”“高质量发展”等阶段,闯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昆山之路。昆山发展道路是一条创新之路,更是一条唯实奋斗的路。  相似文献   
404.
张宁 《群众》2023,(5):37-38
<正>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面对辖区低收入群体较多、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社会治理难度较大等现状,如何实现高水平社会治理、让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锚定“人的现代化”这一目标,从提高人的素质着手,通过教育把“传统人”变成“现代人”,通过个体文明素养的积累实现群体文明程度的提升,进而催生区域社会治理的蝶变,  相似文献   
405.
<正>勇闯敢为,坚毅走出人生新境界,带动共富,诚信建设乡村新面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从不认输一心扑在花木事业上,到带动全村人从事电商致富,宿迁市沭阳县新河镇双荡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敏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躬耕农村,形成“家家有项目、户户有网店、人人有钱赚”的创业氛围。  相似文献   
406.
张宁 《群众》2023,(2):50-51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从一线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江苏大生集团数字化纺纱车间副主任李兰女,对此有着深刻的体会。与纱线打了24年交道,李兰女切身见证了我国纺织工业在科技创新引领下的变革和进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纺织行业带来的巨变。多年来,她始终将创新作为自己不变的追求,不断带领团队攻克技术难题,助力纺织这个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近日,本刊记者采访了李兰女,听她讲述作为一名新时代产业工人,致力创新、匠心筑梦的不懈探索之路。  相似文献   
407.
张宁 《群众》2022,(23):46-4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科十四所坚持“四个面向”,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实力和发展潜力,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08.
张宁  杨莉芸 《先锋》2023,(4):63-64
<正>做大做优做强制造业是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赢得竞争主动、维护经济安全的关键所在。推动成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尖端设备和先进技术,更离不开一大批能把蓝图变为现实的“能工巧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本文探讨成都构筑引育、评价、使用和激励为一体的工匠人才服务体系,切实弘扬工匠精神,助力成都打造制造强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