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构成要件的概念与构成要件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说明犯罪成立条件的作法并非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方法.事实上,从罗马法开始直到19世纪中叶各国刑法理论都是如此.而将犯罪视为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有责行为的德日犯罪论体系则起源于19世纪中后期,其中居核心地位的构成要件理论经历了几次大的修正.促使德日构成要件理论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在于新康德主义哲学的影响.德日犯罪论体系在限制国家刑罚权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2.
小野清一郎是日本最著名的旧派学者之一,但他的刑法思想实际上具有浓厚的折衷主义色彩.他主张报应刑,但不反对刑罚另有目的.他主张罪刑法定,但不反对类推.小野清一郎的刑法理论精密完整,但却具有强烈的保守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23.
试论正犯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家林 《现代法学》2005,27(2):122-130
正犯是刑法中最重要的基础性概念之一。在现代各国刑事立法中,存在单一的正犯体系与正犯·共犯分离体系两种类型,两种体系各有长短,但正犯·共犯分离体系更符合罪刑法定主义的要求,也更符合我国实际。在正犯·共犯分离体系中,如何区分正犯与共犯是一个难题,国外学者提出了多种理论,使得大陆法系国家的正犯概念有实质化的趋势,但考虑到我国的共犯立法,应当坚持形式的正犯概念。  相似文献   
24.
盗窃、侮辱尸体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罪名之一,关于这一罪名,理论界尚有不同认识,本文拟略抒管见,以求教于各方。 一、盗窃、侮辱尸体罪的客体特征 (一)本罪的犯罪客体  相似文献   
25.
陈家林 《法律科学》2006,24(1):79-84
共同正犯理论是刑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的立法实际,采用形式的客观说来界定共同正犯的概念更为可取。就共同正犯的性质而言,它是介于正犯与共犯之间的中间类型,既有正犯的属性也有共犯的属性。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共同正犯作不同的分类。其中相互的共同正犯与附加的共同正犯、累积的共同正犯与择一的共同正犯等共同正犯类型,我国学者研究较少,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26.
也论原因自由行为:与齐文远,刘代华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因自由行为问题是刑法理论界聚讼的焦点之一。近年来 ,国内有学者对原因自由行为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文章对该种新观点进行了评析 ,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7.
为缓解民众对废除死刑的担忧,日本学者提出了绝对的无期刑、相对的无期刑、不定期刑、有期刑、死刑执行延期制度等多种死刑替代刑罚的方案,并对各种方案的利弊作了深入的剖析。同时,日本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了我国特有的死缓制度。作为废除死刑的前提,我国同样面临着死刑替代刑罚的问题。在现阶段可以考虑调整死缓制度的定位,使其发挥死刑替代刑罚之作用。  相似文献   
28.
防卫行为侵害第三者法益包括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防卫行为的结果发生于第三者,对此应采用综合分析说,视具体情况分别成立紧急避险、假想防卫或普通犯罪。第二种类型是侵害者利用第三者之物,防卫者反击时损害该物的情况,这应成立正当防卫。第三种类型是侵害者将第三者的人身作为工具加以利用,防卫者反击时伤害到第三者的情况,这也属于正当防卫,但在成立条件上应从严解释。第四种类型是防卫者利用第三者之物导致该物损害的情况,对此需视情况分别成立紧急避险或正当防卫。  相似文献   
29.
陈家林 《法学家》2000,(6):73-76
<法学家>1998年第4期发表了齐文远、刘代华两先生的<论原因上自由行为>一文(以下简称齐文,另本文中引言未特别注释者,都出自该文),读后,颇受启发,但也有不同看法,特此提出,以求讨教.  相似文献   
30.
刑法中的危险概念有多重含义。在我国,刑法中的危险应当是一种行为的危险,而不是行为人的危险。这种行为的危险是指作为行为属性的危险,是结合了主观危险与客观危险的概念。我国刑法中的未遂犯不是危险犯,未遂犯中的危险不是结果发生的现实可能性,而是法秩序对该行为所作的一种规范性评价。行为人的行为只要符合构成要件,那么就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抽象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