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20篇
综合类   8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制度环境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基础性和决定性因素。要促进社会组织发展,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就必须优化社会组织成长的制度环境。在这方面,国外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多样化的登记注册制度、激励性的税收制度、市场化的资金筹集机制、齐备的法律体系、专门化的监督制度等。学习和借鉴美、英、日三国的有益经验,对于我国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极为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一是要改革社会组织的登记注册制度;二是要完善社会组织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要构建全方位的社会组织监督机制;四是要拓宽社会组织的资金筹集渠道;五是要健全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2.
就业制度改革过程中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地位获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地位获得的过程,社会资本(社会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重嵌入"的概念意味着制度文化作用于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再作用于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的动态变迁过程。对不同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大;而社会资本在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在高校扩招的前与后,变化趋势不明显。要有效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必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积累和动员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23.
社会学视野中的农民工组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成文  彭国胜 《理论月刊》2006,(11):165-168
社会学在组织化问题研究上存在三种主要的理论视角,即冲突论视角、功能论视角和互动论视角。从冲突论视角来看,组织化是一种有效的冲突化解机制,它有利于农民工群体目标和利益的整合与明晰,有利于消解由沦为社会底层的农民工所造成的巨大社会张力;从功能论视角来看,组织化是一种有效的权利维护机制和资源获取机制,它具有持续性、可靠性和可控性等宝贵的功能特征,能够长期有效地支持农民工改变其现实生存境遇;从互动论视角来看,组织化也是一种重要的互动机制,它有利于农民工个体角色的正式化、群体阶层意识的形成以及整个国家与社会互动、互惠关系的平衡。  相似文献   
24.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实现村的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必须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目标,转变职能,理顺乡村关系,理顺政企关系,推进村民自治,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5.
对长沙市301名青年农民工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偏低,且受社会制度的显著影响。其中就业机构、就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状况与职业声望和收入水平显著相关;就业机构和就业培训与职业稳定性显著相关;就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机会显著相关。因此,必须改革与完善户籍制度及相关制度,消除青年农民工就业的制度歧视,并大力加强青年农民工群体的自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26.
论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造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需要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这就必然要求我们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造过程。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造过程是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造者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环境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培养要求,借助一定的环境因素,创造对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产生影响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动态运行过程。科学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要素和特点,是正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过程的前提。一、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要素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创造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多维的过程,它是一…  相似文献   
27.
农民养老: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和边燕杰的"强关系"概念的启发,借助于韦伯的理想类型法,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可以分为"弱网"和"强网".前者是指由弱关系连接和维系的社会网络,后者是指由强关系连接和维系的社会网络.从强度、多元性和互换性对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进行了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如下:当前我国农民养老的社会网络属于强网的范畴,从强网向弱网的过渡和转变是农民养老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8.
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规模的扩大与就业质量的提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在当前就业压力异常严峻的新形势下,积极充实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大力完善现行的社会制度体系,是有效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9.
论大学生的“挫折心理”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成文 《探索》2000,(4):74-76
矫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剖析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行为表现,探讨了矫正大学生“挫折心理”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30.
自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以来,已形成了上海模式、武汉模式和重庆模式等较具代表性的实施模式。造三种模式对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着救助标准较低、救助面较窄、救助资金不足、法制建设滞后和配套政策不健全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要建立科学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必须从低保标准、低保覆盖面、资金管理、社会救助主体、法制建设、管理机构、配套措施等方面进行模式的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