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26篇
综合类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2.
针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严峻毒趣战,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同这样一个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相适应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太战略任务。胡锦涛阁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乒促进社会和谐”,“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3.
面对民众动乱,很多国家的政府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政策稳定局势,比如当前英国出动了大量警察维持秩序,甚至很多警察也不幸遇难。但是,政府除了挥舞大棒,还能做些什么来更好地应对怨恨心态蔓延下群众不满情绪的加剧  相似文献   
44.
1987年11月25日至29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光明日报理论部、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等八个单位在贵阳联合举办了“中国的社会改革与社会学的发展研讨会”。与会代表就中国社会的全面改革与整体发展和社会学的自身建设两个中心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5.
党的十六大报告,尤其是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理论学术界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标志、和谐社会同小康社会等等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和对策以及必须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理论观点。(一)和谐社会的涵义1、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46.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既要遵循世界人口老龄化的一般规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又要更新理念:确立和坚持要"老年人"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确立和坚持老年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发展成果共享者;确立和坚持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但其进程与影响是可以延缓和减轻的;确立和坚持既要促进健康老龄化,更要引导和推动积极老龄化,要以新理论引领顶层制度设计和应对策略的制定实施。  相似文献   
47.
<正>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同时,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这项惠民举措将惠及1.7亿领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的老年人,也是近10年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幅度比较大的一次。这次调整不仅引发了代表委员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关注,也引发了社会各方面包括网络媒体对城乡居民养老金调整机制的热议。  相似文献   
48.
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反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标尺与准绳。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49.
邓小平的发展主题论及其现实意义青连斌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邓小平从80年代初开始,在多次谈话和与外宾的会谈中,深刻指出了这种变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形...  相似文献   
50.
1979年3月,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中断了近30年的我国社会学从此开始恢复和重建。到现在,已走过了10年的重建历程。 重建中国社会学的10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2),以培养社会学人才,建立社会学教学和研究机构为中心。1980年和1981年,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