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77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国企攻坚:五战破僵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之难、股份制改造之难、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之难、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之难、社会负担减轻之难,既不是始自今日,也非一日就能攻克。  相似文献   
102.
再敲国情警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战略之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对未来如何进一步清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做出了新的总体部署。方向已经明确,号角已经吹响,各地都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一股声势浩大的改革与发展热潮正在全国各地兴起。对于各地都提出要抓住机遇,打破陈规,大干快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无可厚非。但是,目前在一些地方已经暴露出的“房地产热”、“园区热”、“城市扩张热”、“产业升级热”、“国有资产出让热”、“招商引资热”等“滚滚热浪”值得警惕。 胡锦涛总书记在新一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指出,要着  相似文献   
103.
在奥运激情尽情燃烧、中国健儿佳绩频传的欢庆气氛中,面对世界经济衰退和许多发达国家经济可能出现负增长,人们也普遍担-比奥运之年的中国经济表现。中国经济能否特立独行于世界经济衰退而继续保持稳定健康的高速增长势头?后奥运时期的中国经济是否还能后劲十足?中国会不会陷入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陷阱?政府能否有效控制物价水平的过快上涨,进而保证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稳定提高?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和刚公布的7月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对于这些担忧和  相似文献   
104.
土地是决定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土地问题是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我国在不到世界10%的耕地上,承载着世界22%的人口。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不足1.4  相似文献   
105.
<正> 在中央提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比重过低,进而导致无力增加消费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焦点。改革开放30多年都一直埋藏在企业内部"秘而不宣"的劳资矛盾,今天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重视且认真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由于影响扩大内需而影响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且会殃及社会  相似文献   
106.
中国的体制改革,在经过30多年的不断推进并基本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之后,在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上,进入了一个既要“攻坚克难”,又要“全面协同”的新时期。如果说过去的改革重点在于破除旧的桎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强调“经济效率”引领的话,  相似文献   
107.
<正> 今年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最后冲刺之年。盘点已走过的四年发展历程,对比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所确定的发展规划目标,即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  相似文献   
108.
今年以来,由于物价的持续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的不断加大,中央把"控物价"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随着一系列以抑制过剩的货币流动性为重点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以控制农副产品价格和房价上涨为重点的物价政策的逐步起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都已在8月份出现拐点,分别  相似文献   
109.
一个好体制,不仅可以释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把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诱发和动员起来的“压力”和“诱导机制”。 改革开放25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空前发  相似文献   
110.
虽然发展与改革仍然是贯穿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两条"主线",但在如何加快发展和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无处不体现"民为先、稳为重、谐为本"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