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27篇
中国共产党   30篇
中国政治   49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2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目的对红色印油印迹色料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印油印迹的种类区分方法,为侦查破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以保留时间为主进行定性,对35种不同品牌的印油产品中色料成分进行区分。结果将印油印迹分为普通印油(印泥、原子印油等)、水性印油及光敏印油三类,建立了统一的UHPLC分析方法,其种类区分率达85%以上。结论通过印油印迹成分研究,最终区分印油印迹种类,可满足实际案件中对不同类型印油的鉴别区分。  相似文献   
73.
中国石油安全生产形势严峻有其历史必然性。这一结论,不能证明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无需作为了,恰恰相反。中国石油必须正视现实,下大决心,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石油企业的差距。其实现途径绝不能是按现有安全管理模式缓慢推进,而是必须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科学,彻底转变安全管理理念,实现管理创新、方法创新,这是中国石油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的唯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4.
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范了税收征收行为,并规定了大量的纳税人程序性权利,对促进依法治税、规范征纳双方行为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法治的角度,该法在立法定位及立法理念、维护与保障纳税人权利、限制行政机关权力、以及立法技术等方面,尚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的缺陷.  相似文献   
75.
略论英美法官文化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军 《法治研究》2008,(7):30-34
基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英关法系国家司法制度中,对法官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甚至对充任法官者的年龄、资历、性格,以及法庭仪式、法官装束等都达成了诸多共识,形成独具一格的法官文化。这对于保证法官独立、司法公正、公众对司法判决的服从乃至法律信仰都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试论当代中国的宪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宪法未必有宪政,作为西方泊来品的宪政文化是宪政得以实现的深层次原因。文章在探讨西方宪政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回顾百年中国立宪教训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的宪政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7.
狐说法治     
《阅微草堂笔记》在《滦阳消夏录》中讲了这样一则故事,说献县县令明晨想为一冤案昭雪,又怕上司不准,就叫衙役去问一只擅长占卜小事的狐狸。狐狸严肃地说:“明公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只应考虑案子冤不冤,而不该问准不准。”狐狸还问他们是否听过两江总督李卫发达前经历过的一件奇事。大意是说李卫一次渡河遇险,幸得一道士相救,遂顿首拜谢,称自当终身安命,万事无求。道士对其点评,指出一身穷达当安命,但一旦身居庙堂,手握事权,则不能再束手委命了。  相似文献   
78.
日前,寿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教师法》、《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对国税、地税、工商、质监、药监等5个垂直管理部门进行了工作评议。会上,该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尝试了"票决"工作报告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9.
高军 《行政与法》2004,4(2):34-36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本土资源,中国法治建设必须充分利用传统法律文化的本土资源。在利用传统法律文化时应注意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应注意对传统法律文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80.
自然人作为贸易的鼻祖 ,在中国却被长期隔离于对外贸易领域 ,这一计划经济的遗物越来越悖离我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走向。为充分利用中国入世的潜在利益空间 ,消除和防止体制不公滋生的腐败 ,纠正我国对外贸易的实质不公 ,赋予自然人对外贸易权应当提上议事日程 ,不应让自然人的外贸权只是一种回忆和期望 ,我们已经处于让它重新变现的时代。国家对自然人从事外贸仍然可以并且能够实施宏观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