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22.
报载:某县在开展干部进村入户记"民情日记"活动中,要求干部将群众的"牢骚"作为记录的重要内容之一,及时收集群众反映的意见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加以解决,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23.
农八师石总场今年先后接纳内地农民工、拾花季节工约1.4万人。石总场党委明确提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场要努力实现农民工"六个有":即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 相似文献
24.
我国刑事责任是犯罪的后果,具有静态性,无法反映可谴责性成立的过程,这是由二元分立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决定的。大陆法系刑事中,责任的概念与犯罪是同一的,责任以犯罪成立的方式存在,责任的罪责要素贯穿于犯罪成立的三个条件中,责任塑造了犯罪构成,因此责任反映出可谴责性成立的过程,其过程性、动态性特征尤为明显。这是由西方整体主义思维方式决定的。在犯罪论体系重构以及中国义务本位发生转变的情况下,刑事责任研究的思维进路必须被改变,使得对其研究进入真正的问题域,从而改变刑事责任在刑法中地位弱势和内容空洞的状况,祛除没有学术价值的无谓争议。 相似文献
25.
刑事政策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实证主义刑事政策下出现的人身危险性将刑事政策和刑事责任联系在一起,人身危险性此时成为决定责任存在和大小的依据。在人权与法治刑事政策下,人身危险性实现了从征表潜在犯罪可能和处罚依据到征表犯罪原因和预防的转变,表现在刑法机制上,是积极责任主义到消极责任主义转变的结果,这也同时促使人身危险性具有了减轻刑罚之意义。因而,刑事政策对刑事责任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作为处罚结果意义上之责任的影响,二是对作为责任主义之"责任"的影响,在刑法机制上,前一影响是通过后一影响完成的。在刑事政策视角下,我国刑事责任的转型应实现向责任主义的倾斜,并通过人身危险性角色的转变使传统刑事责任消解单纯处罚结果之内容从而具有预防之功效,最终实现传统刑事责任内容、功能乃至地位的转变。 相似文献
26.
策划:本刊编辑部公安部离退休干部局一处高勃,男,1921年8月出生于河北省阜城县。1938年9月参加革命,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阜东、平陆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晋南、临汾地委委员、社会部长兼公安处长。解放后,任公安部二局办公室副主任、局党总支... 相似文献
27.
被团场职工群众称作“山药王”的垦区山药种植第一大户董英明,依靠科技和团场给予的好政策做后盾,全心发展山药种植,3年纯收入40多万元,成为农八师一三三团较早富起来的职工,今年9月,他光荣地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今年47岁的董英明,是十五连有名的种地能手。2001年,董英明回内地探亲时,听人说山东临清市盛产山药,于是,他深受启发,萌发了在团场种植山药的念头。当年探亲返回后,他立即对连队农田土质做仔细调查,并请团生产技术人员帮助做土壤化验,结果表明:十五连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具有沙性土壤条件,极利山药种植这… 相似文献
28.
农八师石河子总场切实把困难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4月25日,总场困难职工帮扶站成立,今后这个场老弱伤病残职工及遭受意外灾害、本人或家庭成员患大(重)病造成困难的职工,可到帮扶站申请帮助。 相似文献
29.
眼下,不少团场机关为改进作风,纷纷推出了领导干部"接访日"制度,这对于了解民情、听取民意和加深党群、干群关系,是大有好处的。然而,领导干部总坐在机关或信访部门办公室,让职工群众找上 相似文献
30.
当前对刑事责任的研究在目前基本呈现惨淡的境况,传统的刑事责任理论面临着转变和突破的命运。在传统刑事责任静态的结果性特征下,其陷入与罪、刑关系之技术性调整的形式主义研究牢笼之中,根本无从体现刑事责任作为基础理论的功能和意义,也无法体现责任的成立过程,使得传统结果性刑事责任的出现无法得以规范的说明,同时静态性结果也无法包含责任的应有内容和责任的应有层次,从而责任的规范评价意义也就无从得到说明。由此静态的结果性责任必须转向动态的过程性上来,这种转变是通过将犯罪构成等同于责任构成的普适性命题完成的,从而责任以消散的方式存在于整个惩罚的过程,过程即是责任的存在。由此消解了传统刑事责任的概念,而只注重体现其成立的过程。通过这种转变,责任实现了作为基础理论地位的功能并获得自身的真正存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