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论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向阳 《求索》2011,(2):37-39
为了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需要提高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为此,有必要明确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有效性的基本内涵。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的有效性有其特殊的内涵,这决定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目标。  相似文献   
22.
加快发展厦门总部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部经济具有明显的经济效应。厦门的客观条件、城市定位和发展模式注定了其必须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厦门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各种良好条件并已形成一定基础,但同时也受到认识、力度、空间、对手挑战等五个方面问题的制约。为此,厦门要强化政策措施,在明确定位,做好中长期规划;建立有力组织和机制;确定合适的开发运作方式;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3.
文化交流不仅使大量的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既满足了人们文化消费多样性的需要,也满足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同时带动了中国文化产品的出口,改变了中国文化贸易现状;还有利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学习和汲取经验.  相似文献   
24.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认同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向阳 《传承》2008,(6):98-99
随着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的中华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的实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在不断加快,中华世界的世界认同度也在不断上升。中华文化能够成功的获得世界认同的根源在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历史基础、中国在和平发展战略下的复兴所奠定的政治基础以及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和"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2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需要推动社会资源校园化以完成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更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的社会转化以提升理论的服务功能和检验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效。要确保"两转"的顺利进行,需要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国内外以及地方的重大时政问题、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实际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体系之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两转四融"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的创新,需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6.
从生成论的角度分析,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形成有着其自身的生成机理,导致农村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形成的内在机理在于农村地区不断提升的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不仅帮助农村居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为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提供了时间保障,也为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形成提供了经济保障;就外在影响因素而言,导致农村居民文化需求形成并不断高涨的因素主要是城市文化生活引导所形成的特定社会心理与国家政策的推动作用。内在刺激与外在引导因素的结合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文化需求生成机理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7.
顾乃斌原是省劳改局第八劳改支队医院副院长,1985年退休后,发挥自己的专长,开办了一个诊所,并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用心、用情、用爱把似火的晚霞燃烧的更美、更浓。  相似文献   
28.
黄向阳 《求索》2008,(8):114-115
传统文化走向现时代,需要加强自身对现时代的文化多样性发展趋势的认同,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地位的认同,需要加强对现时代社会经济运行的利益机制的认同,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真正的体现时代性,使之与现时代的需要相适应。  相似文献   
29.
在正宁县宫河北堡村,有一位叫姚牛的普通农民.20多年来,他奔走珪上里八乡,为乡亲们提供精神食粮,传递人间真情.  相似文献   
30.
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思想基础之一,只有广大社会成员的高度互信和谐社会才能真正成为现实。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缺失而导致的社会问题甚至是悲剧的诞生严重的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在正确分析社会成员互信缺失原因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办法来构建一个社会成员高度互信的社会,以促成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