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的杰出贡献,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构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祖国统一思想上承前启后丰富发展的历史过程。“一国两制”构想,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不仅有利于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1979年,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及“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了基本的制度规范.并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发展轨道。2005年和2006年,中共中央相继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综观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一般路径和特殊过程并存,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交错,后发劣势和后发优势伴生.这种现代化进程中的时空交错,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可能路径,也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提供了缩短或超越某些阶段的可能性.当代中国的政治转型,既要矫正以工具理性为支撑的现代性思潮的缺陷,又要防止以对价值理性的尊崇为特征的后现代性思潮的过度张扬,要在现代性一后现代性时空交错中构建“新型政治现代性”,实现中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相似文献   
14.
制度安排是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基本途径;组织载体是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根本保证;党员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中党员的模范作用是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一种重要方式.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必须把握好加强与改善的关系,提高党领导的规范性;要进一步理顺政协党组与政协、党委统战部与政协(党组)的关系,提高党领导的科学性;要摆正党员和(政协)委员、"党章意识"和"政协意识"的关系,提高党领导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已初具国际大都市发展模式的上海,其多党合作事业如何发展?此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期上海多党合作的现状、特点及变化,以及在多党合作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在发展和完善多党合作事业进程中,应当注重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抗日战争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系列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略策略思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而结成的政治联盟。由于统一战线的广泛性,一方面增强了抗日阵营的力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的联系,为我们认识改革与革命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历史视角。革命推动了新政,加速了清末政治转型;清政府原想借新政(改革)消弭革命、实现王朝自救,但新政的实施却又为革命创造了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当然,新政的实施并不必然导致辛亥革命发生和清王朝灭亡,从根本上说辛亥革命发生和清王朝灭亡是晚清政府已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的必然结果。促使辛亥革命发生和清王朝灭亡的因素众多,其中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晚清统治集团长期被动应对危机,不愿主动改革,以及新政时期未能处理好统治集团利益与人民利益及国家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共产党宣言>不仅全面系统地剖析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历史必然过程,而且也预测了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反映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马克思恩格斯人的发展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上海是劳动力就业比较充分的城市,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的变革和外省市劳动力的大量涌入,上海的失业问题将显得日益突出,就业压力愈来愈大,能否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是一件关系到上海能否稳定、健康发展的大事。一、劳动者总体素质偏低是造成就业压力愈来愈大的重要原因从劳动力供给的两种基本类型看,由于上海人口增长而力生的劳动力自然供给引起的就业压力已愈来愈小,因为上海人口开始负增长。但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或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产生的劳动力派生供给,给劳动力就业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而且无论从目前情况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