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9篇
  免费   41篇
各国政治   22篇
工人农民   43篇
世界政治   1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6篇
法律   525篇
中国共产党   142篇
中国政治   351篇
政治理论   141篇
综合类   10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77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45篇
  2008年   246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积极探索实施各种警务创新举措,在取得一定社会治安效益的同时,部分举措也引发了争议。警务创新工作应坚持五个基本原则,即以因地制宜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主导、以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为重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依托和以群众路线为源泉。  相似文献   
92.
赃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目前我国现有的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这必然给司法实务中处理此类问题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本文试从赃物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国外关于赃物善意取得的立法例、我国相关立法和学说进行分析,提出赃物有适用善意取得的空间,从而平衡财产权利的动态保护和静态保护,实现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和民法公平原则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93.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圆明园铺膜事件"为契机,在全国范围掀起的"环评风暴",加深了公民对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认识.对比欧美国家,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研究者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
"协助抓捕型"立功是我国立功制度中的一种基本形式。构成立功不需要对行为人进行主观方面的认定。对于"协助抓捕型"立功中的其他协助抓捕行为,需要遵照体系解释的原则,将其他协助抓捕行为与法律明文规定的协助方式进行同类解释。抓捕的结果需要与行为人的协助行为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接电话"稳住"同案犯的行为并未达到"协助抓捕型"立功所要求达到的程度与确定性,与抓捕的结果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构成"协助抓捕型"立功。  相似文献   
95.
在以往的刑法理论对罪过问题仍然停留于抽象的概念界定之下,司法实践中到底如何认定罪过将带来罪过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借助实际案例,文章分析了常识、常理、常情在界分有无罪过和何种罪过中的重要作用.以前述分析为基础,文章论证了运用常识、常理、常情进行罪过认定的合理根据,并对之作了提升,即运用常识、常理、常情进行罪过认定是倡导“常识、常理、常情标准”,而此标准又是“一般人标准”的具体和贯彻.  相似文献   
96.
在情报主导侦查工作中,苏州和杭州两地起步早,效果明显:一是设有专门的情报分析机构和人员;二是建立了常态化的分析研判制度;三是实现了情报研判形式的多样化;四是具有丰富的情报信息数据支撑;五是有专业技术的多维支持;六是分析研判具有一定的智能化;七是分析研判结果直接转化为侦查破案力。通过犯罪情报分析的研判,苏杭两地的侦查部门实现了侦查思维方式的转变、侦查主体的优化、侦查模式的多样性,提高了侦查效能。  相似文献   
97.
媒体对暴力犯罪的不当报道,会对潜在犯罪者起到模仿示范效应。鉴于新闻传媒客观、如实反映事件的职业伦理,其应当于公众知情权与犯罪预防间寻求平衡。但此种平衡未必尽然体现为“冷处理”式的抑制,必要时,在恪守媒体报道“绝对禁区”的前提下,适度地对特定暴力犯罪予以“热处理”,不仅是无害的,而且,其本身即为规避模仿示范效应的另一种至关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8.
共犯的共犯是刑法理论和刑法立法上的"冷僻"地带。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理论纵然对其有些许论述,但依然难以称得上"系统"。对于共犯的共犯之概念,国内外刑法学界都未给出明确界定,而仅有一些"轻描淡写"的解释性表述。至于共犯的共犯之分类、理论归属、认识错误以及刑事责任的把握,则是整个刑法学界未有深入探讨的问题。然共犯的共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仅存于想象之中,其依然会出现在各类共同犯罪之中,故对共犯的共犯诸问题的讨论对刑法理论的完善和司法实践中相关问题的解决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9.
在法学上;法益尊重的可能性可以看成是期待可能性的本质;在哲学上,相对的意志自由可以看成是期待可能性的本质。在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窝藏、包庇罪和脱逃罪的成立中,期待可能性都能给予解释。在妨害司法罪的认定上,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接受和运用体现着一种司法人性化。  相似文献   
100.
虽然"惟齐非齐,有伦有要"在实质层面上有着机会均等和以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为尺度来决定刑罚轻重的合理之处,但刑法实践应在其通过机会均等所表达出来的动态正义观的启发之下,由形式的量刑平衡走向实质的量刑平衡,并以"惟齐非齐,有伦有要"所暗含的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尺度而由形式的罪刑均衡走向实质的罪刑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