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4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前我国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探索中,还存在着认为改革应主要在中、小城市进行,而不是大城市;应给城市政府充分自主权,中央政府不应深度介入;将征地拆迁或集中居住的农民作为主要对象等误区。研究表明,进一步改革要求地方政府要有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政治意愿,以不降低城市居民既得公共服务及福利水平为底线,其进展也决定于地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下一步改革应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加快农村宅基地确权改革、大力开展城市廉租房的建设、着力解决农民工二代的市民化问题、完善土地和财政制度配套改革、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城乡制度一体化,尤其是中央政府应从国家建设和公民权的角度来参与和制定户籍改革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32.
于建嵘 《南风窗》2010,(26):38-40
各种错综复杂的土地乱象之所以出现,一个原因就是民众没有所有权,而且不能改变土地的原来用途。  相似文献   
33.
2009年底,美国《时代》周刊将作为一个群体的“中国工人”推上年度榜单,并评论道:“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中国工人,站到了世界的聚光灯下.  相似文献   
34.
当前中国基层政治改革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基层政治改革的困境是十分明显的,这主要表现在:基层政治改革动力不足、空间有限、制度化水平低.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对基层政治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基本的共识,同时需要有一些必要的制度安排,要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压力.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国家采取的取消农业税、实施各种惠农政策以及推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等一系列措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基层政权功能异化和结构性退化的问题却并未得到有效解决。与税费改革之前相比,问题的表现略有不  相似文献   
36.
“信访悖论”及其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信访博弈中出现的国家常常会处在一个左右为难的困境中:既要为民做主保持其美好的形象,又要防止有人借机滋事无理取闹;既要对某些基层政府的违法现象进行严厉弹压,又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基层官员的既得利益以激励其执行中央政令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7.
宗派控制的民主选举黑恶势力通过村委会的民主选举控制农村基层政权,是目前黑恶势力侵入农村政治领域的特征之一。在湘南某市这次集中整治的40个黑恶势力控制的村中,有近20名村  相似文献   
38.
于建嵘曾在一次学术演讲中说:“县委书记管的官帽子太多了,法院院长的帽子他管着,检察长的帽子他也管着……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国家把(基层)不该拿走的钱拿走了,该拿走的权力却没拿走。“  相似文献   
39.
农民失地失业是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三农问题”。继温家宝总理指出,“农民如果没有了土地,他们就没有了退路,社会就很难安定。”直至中央连续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彻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已基本上遏止了新一轮“圈地运动”。高层的亲民政策,率先落实于斯,盖因土地乃是农民的命根子使然。且不说近代以降,从洪秀全带有空想成分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到毛泽东的“把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反映了民主革命的成功与农民、土地的密切关系;单就苏联党轻视农业、轻视农民而导致丧失政权的惨痛后果之一而言,我们必须吸取历史教训,认识到土地不仅关系到9亿农民的生存权,而且关乎社会稳定和政权的兴衰存亡。有鉴于此,本期特邀苏联史专家、中国社会及农业问题专家发表高见,以回应高层的英明决策。  相似文献   
40.
舒适区潜伏着各种具有危害性的"病毒"。如果不加以审慎对待,任由"病毒"滋生则会形成束缚人们行为、蒙蔽大众意识的"舒适陷阱"。为有效防范"舒适陷阱"的形成,或对"舒适陷阱"实现有效突破,需要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甚至要敢于壮士断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