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走出“高质量教育”迷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什么是高质量教育?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法国人说,"让学生懂得生活"。英国人说,"不要让学习成为学生负担"。美国人说,"不要试图让学生记住你传授的全部知识"。中国人一般会说,"学生学习成绩好,学校的升学率高"。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教育界多年来流行这样一句话:经济发  相似文献   
22.
后危机时代国际技术经济社会的大变革,使得职业教育在激发思维创新、满足产业匹配以及促进社会融合方面的功能日渐凸显.着眼于技能开发与人才培养,动态调整职业教育的定位、结构和作用领域,积极探索大职业教育观下职业教育改革与区域突破之间的联动机制,将为我国顺利实现经济社会转型提供有力引擎.由此,构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组建统一的职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途径,搭建职业技能支撑平台,成为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3.
大学是什么?这是从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诞,~生以来,人类就不断拷问的问题。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脚步,大学在不断推动人类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当现代大学的脚步由神坛踏入世俗社会、成为社会大众生活的必需之后,大学就像魔咒,令人喜悦令人忧愁12011年12月初,我在网上搜索了10月到11月网民热议的大学校长不带研究生、大学招生的“圆梦计划”、大学教学质量报告“被公开”、大学视频公开课上网四个热点问题进行简要评论,以反映网民对“中国大学:今天到底怎么了”的现在进行时进行理解、深思和关照。  相似文献   
24.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关系民族的未来,高水平教育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不可否认,目前禁锢高校创新发展的问题很多。如何汰冗去痼,释放高校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归还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实行管评办分离。本刊选载上海交通大学校报编审熊丙奇、北京师范大学王建民教授、浙江师范大学刘尧教授的观点,就教育行政化的弊端,如何厘清高校与政府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25.
<正>2013年,引人关注的高等教育事件中,有值得称颂的贫困生免费读大学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有喜忧参半的"三无"博导"下岗待业"与劝退97名成绩太差学生;有令人不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出现"掺水"与"女神励志奖学金"现身大学;有令人纠结的大学生每月需要多少生活费与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有备受争议的五百大学毕业生卖猪肉事件与新任校长遭遇"联合声明"风波;也有惊心动魄的"复旦研究生投毒"事件……值此2014年初,我们怀着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希望与反思,盘点我国高等教育每月的热点问题,希  相似文献   
26.
科学决策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我国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决策过程的基本特征是决策影响力集中、规则适应型决策为主、从宽与从严的尺度冲突、决策过程相对封闭。上述特征是高校决策者在组织环境的复杂性、治理体系的行政化和党风廉政建设决策内容约束性共同影响下理性选择的结果。因此,不断完善高校治理体系,加快建立基于数据的决策模式,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绩效考核是优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决策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27.
在古代,文凭是指官府发给读书人的证明文书。现代社会,文凭代表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虽然,文凭是社会识别与任用人才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文凭不完全等同于能力与文化。可是,今日社会出现了愈演愈烈的文凭崇拜趋向,随之带来了形形色色的文凭异化,正在蚕食着文凭的尊容。  相似文献   
28.
刘尧 《学习月刊》2012,(19):35-36
大学本来应该是“宁静致远”的.也必须处于“宁静致远”的状态。然而,今日的中国大学.被认为已经深陷名利场而精神虚脱得了狂躁症.忘记了“宁静何以能致远”的道理。“宁静”是“致远”的前提.“致远”是“宁静”的目标。大学的“宁静致远”不是求清净.也不是随波逐流无所作为,而是平心静气、心无旁骛、聚精会神地在超越功利的价值追求中探寻规律、求索真理。  相似文献   
29.
人之初的本性是什么?有"性善"说,有"性恶"说.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孟子言,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放心而已矣.就是说,人有相近的本性,后天的习得使人性各异,教育并没有其他的特殊路径,就是帮助学生找回他们曾经放逐流失的善端.然而,看看今天的学校,看看今天的课堂,看看今天的学生,说真的,教育已经失去了教人向善的本来面目,成了人成长的畸形模具.迷失的教育,演绎着社会达尔文主义,教育的迷失,充满着急功近利的工具化色彩.教育全然忘记了自己应该是教人向善的社会活动.这种迷失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目的迷失.  相似文献   
30.
无论世风如何变迁,教育都要恒久坚守唯学是求、唯理是尊的超越性精神。在社会已经多元开放的价值体系中,教育要拒斥各种"利益"的诱惑,秉持不唯上、不唯利、只唯理的理念,用理想之火点燃生命之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