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政治理论   38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尹忠华 《侨园》2020,(2):38-39
歘(chuā)嘎拉哈是锡伯族的一种传统游戏。嘎拉哈,是锡伯族语"嘎尔出哈"的汉译谐音,"嘎拉哈"汉意为拐子,学名为"髌骨",即羊、猪等动物后腿的踝骨中间活动的骨头。实际上,早在北魏时期,鲜卑人(锡伯族的先人)已将"嘎拉哈"用于民间游戏、军事战术模拟演习或作殉葬品。当时,鲜卑已统治中国黄河以北,"嘎拉哈"成为北方各民族的一种游戏器具。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汉族等都把"嘎拉哈"作为民间游戏的器具,其玩者多为儿童和妇女。  相似文献   
12.
正"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是文人雅士口中的老黄酒,一遍遍品味,似也有幽香绵甜的味蕾触动。黄酒,也称米酒,是以大米、黍米为原料酿造而成,在世界三大酿造酒(黄酒、葡萄酒和啤酒)中占有重要一席。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包含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的8种必需氨基酸,故被誉为"液体蛋糕",其养生价值可见一斑。在辽宁也有黄酒存在,其名号虽不及浙江绍兴黄酒、山东即墨老酒,却也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正所谓"黄酒冒沫,小鸡掉脖",意为黄酒冒沫的时候,年就快到了,养了一年的鸡也要上餐桌了。东北地区的黄酒因其醇厚的口感、科学的养  相似文献   
13.
尹忠华 《侨园》2020,(2):36-37
珍珠球,亦称"采珠球",初名"扔核",满语"尼楚赫",是满族传统的体育项目。传说珍珠球这项运动产生于满族劳动采珍珠。每逢采珠季节,采珠人到江河湖泊中打捞蛤蚌,投入放在岸边的筐中。再用开水烫开蛤蚌壳,取出珍珠。在捞蚌、投蚌过程中,采珠人之间相互竞争,哪伙采珠进度快,就会得到珠轩达(采珠领头人)的奖赏。为了练抛蚌技巧,采珠人分两队,以牛毛毡为球,互相往筐里投掷,投中多者为赢方,预示采到更多的珍珠。为了表示采珠的艰难,在各队中设二名"蛤蚌精",双手拿着形似蛤蚌壳的拍儿,专门拦阻对方投入筐中的球。这是满族人民在重大节日或农闲时必玩的竞技活动,于是,攻夺兼备的民族球类竞技项目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正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文化一方情。对民间故事的关注,从来都是学术界进行理论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名民俗学专业的毕业生,即便工作多年之后,我仍在或多或少、或远或近的田野调研中,与辽宁省的民间故事讲述家有着亲密接触。可即便是五年、甚至是十年的接触,也只是工作行为上的略知皮毛,对那些张口就来的故事仍旧无法内化于心。也正因为此,民间口头叙述的意义才如此厚重,它是一方乡愁的延续,也是对故土家园的纸短情长,无法转嫁,更不可复制。先来听几段我与民间故事讲述家的交集吧,国际  相似文献   
15.
正在非遗的十大类中,传统舞蹈类是群体性活动最强的一个类别,平日里喜闻乐见的高跷、地秧歌、舞龙、舞狮,以及极富少数民族特色的面具舞、乞粒舞等均包含在此类别中。应该说,传统舞蹈类项目是非遗类别中最能展现民间情感的一类项目,是"土地里生长出来的文化"。诚如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所说,非遗产生于广大的田间地头、基层土壤,实际上涉及到社群、部族乃至村庄独特的信仰,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技艺类是非遗的一个重要类别,也是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的一类项目。辽宁省目前有省级以上传统技艺类项目40项,其中3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这3项包括蒸馏酒传统酿造技艺(老龙口白酒传统酿造技艺)、辽菜传统烹饪技艺、砚台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名录的项目包括沈阳胡魁章制笔工  相似文献   
17.
正2004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出。2006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汪秀霞、赵志国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至今仍是辽宁省剪纸类项目中唯一一个获批两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项目。从神山"医巫闾"说起一个以大山命名的项目,自然要从神山"医巫间"说起。医巫间山位于辽西走廊的东北端,南北绵亘45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属于阴山山系松岭山脉。在距今13000万到6500多万年的侏罗纪时代,从医巫  相似文献   
18.
19.
正江帆,国家非遗保护专家、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辽宁大学教授、沈阳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东北区域民族与文化、生态人类学与民俗学、民间文学及传承人研究,对著名民间故事家谭振山长达24年的追踪研究在国内外学术界颇有影响。出版学术著作十余部,主要有《生态民俗学》《满族生态与民俗文化》《山林·人·文化》《民间口承叙事论》《满族说部:叙事类型的文化透视》等。  相似文献   
20.
正驱车赶往凌源的途中,低矮连绵的山峦自视线中依次掠过,深黛浓绿的剪影灵动跳脱。或许是念兹在兹,心中不自觉地就将炎夏日光换成清凉夜色,仿佛天边的巨幕上正有皮影戏在上演。凌源,位于辽宁、河北、内蒙古三省区交会处,不仅联结京沈,也是沟通内蒙古腹地与沿海港的交通要冲。这座丘陵广布的城市,因大凌河由此发源而得名,因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的孕育和承继而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吸引力。凌源皮影,恰似月光倾洒、琴声咿呀时,便会复活的不老记忆,在凌源的夜色中演绎着斑斓的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