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1.
一边是工作多,一边是许多农村普通党员想做事却无从着手.群众戏称"党员不党员,差别两毛钱",意即党员和群众的区别只是两毛钱党费.党员脸上无光,先进性无法体现.都江堰市胥家镇是怎么改变这一现状的呢?2002年3月,该镇在高桥等4个村试点,分别成立了"党旗下的护卫队".  相似文献   
12.
岳奎 《党史博采》2006,1(5):20-21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并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又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思想.毛泽东的农村现代化建设思想来源于他早期的生活、劳动和学习调查的经历,既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孕育的结果,也是外来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斗争实践的结果.了解毛泽东农村现代化建设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参照价值.  相似文献   
1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提高民族工作质量的主线,对其理论基础的探讨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其现实作用。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广泛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发展等关系的思考。交往理论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科学阐释:第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发是交往和生产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加强精神交往的具体体现和深化其他交往的必要前提;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本在于发挥物质交往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交往范畴下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论断的价值作出了补充性评价,即:推动人才强国战略实现、间接促进社会发展以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以来,党中央持续关注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但目前学术界关于农村、农业信息化的研究尚存不足。对湖北省758户种田农民有关信息化问题开展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存在种田农民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有限、信息化在种田农民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不足、政府在信息环境建设方面的支持不够等问题,与种田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迫切形成鲜明的反衬。调研发现,要推进种田农民信息化环境建设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农村信息化平台建设,通过培训等手段提升农民信息利用能力和信息素养,把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5.
从政治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政治生态学“内生态”和“外生态”两个方面对在当前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中部某省X村为个案,调研得出当前农村基层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着党员学习意识不强、学习投入不够、学习与实践脱节、学习保障机制欠缺等问题。根据党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和农村实际,提出通过增强学习观念、加大学习投入、创新学习手段、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学习机制等措施,积极推动农村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生态政治学与政治生态学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从政治学和生态学的双重角度对生态政治学和政治生态学的含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目标战略、实践路径、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在党的八大召开前后一段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经济基础。1956年4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也为党的八大系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基础。知史鉴今,观照未来,深刻总结党的八大对中国式现代化探索的经验与教训,能够为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岳奎  张鹏启  李敏 《理论探讨》2023,(2):103-110
在百年文化建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勇立时代前沿、顺应时代需要、紧扣时代主题,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前进。百年文化建设的起承转合,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文化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文化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文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复兴等四个阶段,逐步实现了中国文化的重构、建设、改革与自信的历史性转型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要求。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回顾和梳理百年来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揭示百年来文化建设在各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总结百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不仅有益于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进路,更好在实践探索中推动文化发展,对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