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御风而行     
肩负神圣使命,我们诞生。走过风雨历程,我们成长。寄托未来希望,我们壮大。伴随2004年新年的钟声,改版后的《中国减灾》(月刊)出版了。这意味着本刊经过13年的努力,已经从一个蹒跚学步的稚子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它根植于减灾事业发展的沃土,乘着改革开放和新世纪的东风,潇洒刚毅,生机勃发。回首往昔,13年的办刊史,也是一部微缩的中国减灾事业发展史。曾经的呐喊与自豪,收获与汗水,辉煌与遗憾,都留在身后,也留在心底。在《中国减灾》成长的历程中,众多的新老读者与我们一路同行,给了我们许多关爱、呵护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土地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1992年的联合国大会也把荒漠化列为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荒漠化到底有多可怕?中国的荒漠化到了什么程度,我们怎样治理才更加有效呢?6月17日是第十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本刊选登有关荒漠化的相关文章,与大家共同关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部里"下基层、作调研、抓落实"工作部署,2018年,我们社会组织管理局第8工作组赴青海蹲点调研。期间按照詹成付副部长指示,调研基层实情,解剖点上案例,谋划工作举措,推动青海省民政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基层工  相似文献   
14.
廖鸿  徐娜 《中国减灾》2004,(7):27-27
台风灾害早期警报系统的工作实际上包括台风资料信息迅速收集、传输和交换系统,台风灾害诊断分析、预报、警报业务系统和台风预报及灾害警报的分发及服务系统等三个部分,我国都已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5.
廖鸿  徐娜 《中国减灾》2004,(7):28-28
我国沿海各省,每年夏秋两季,时常遭受台风袭击,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解放以来,由于当地党政的重视领导、驻防部队的大力协助,以及人民群众的努力救护,各地遭受台风的损失,已在逐渐减少。但根据最近的调查,很多地区遭受台风的损失还是很严重的。其中除有些损失由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无法避免外,不少损失,则由于干部和群众的麻痹大意,事先准备不足,防御不当,以致本来可以避免或减轻而没有避免或减轻。因此,我们应该充分掌握台风的防御方略:  相似文献   
16.
正5月30日-6月5日,民政部第8工作组赴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甘树湾村开展蹲点调研,通过看、访、谈、问、查,全面了解掌握甘树湾村自然环境、经济资源、人口结构、民生工作等情况,深入分析乡村致贫原因,重点分析了甘树湾村基层民政工作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强化基层民政工作,助力乡村脱贫攻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被尊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黄河,得名于所夹带的泥沙。今日之黄河,已不是一个“黄”字了得,放眼望去,满河泥浆。黄河的含沙量是多少?河边的老百姓说,发洪水时一杯水能沉淀出半杯泥。科学的数字是: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37公斤,为世界之最。黄河每年夹带的泥沙有16亿吨。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一米的长堤,可绕地球赤道30多周。  相似文献   
18.
廖鸿 《中国民政》2002,(7):25-27
2002年5月26日,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在北京开幕。 这次会议,与第十次全国民政会议相隔八年,八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民政事业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这里有衰层的、看得见的变化,也有深层的、辐射未来的变化。八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民政事业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正逐步勾勒出走进21世纪的清晰轮廓。 这次会议,对民政事业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民政工作改革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必将对我国民政事业的长远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帮助广大的民政工作者更深刻地理解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了解新时期民政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中国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及其对民政工作的影响,本刊特辟“会议解读”专栏,本栏将特别约请相关人员对会议精神进行深层次的诠释,望有助于第十一次全国民政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推动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组织在国际上一般被称为"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志愿组织"或"第三部门"。在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社会组织一般称为"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把社会组织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布局,正式提出了"社会组织"概念,并对社会组织内涵外延作了比较完整的论述。此后,中央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均使用"社会组织"而不再使  相似文献   
20.
正在德国,基金会是指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为了某个具体的目的,捐献资金或其他财产而设立的具有权利能力的财团组织。截至2015年底,德国有正式登记的基金会21301家,另外还有1万至2万家没有登记但社会认可的基金会。基金会深厚的经济基础、规范的运作和较强的服务能力,使之在德国及国际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德国基金会的分类(一)根据基金会的资金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