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舞台、精神发展的家园,社区也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党的工作的基石。社区宣传思想工作在正确把握社区意识主流,建设主阵地、弘扬主旋律,引导居民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为社区营造文明和谐空间方面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建设现代农业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既要遵循全球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考虑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国情,正确处理好几个重大问题。要适应经济社会阶段性发展的需要,释放和拓展农业的多重功能,强化农业区域的功能定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调整政府行为,促进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角度,论述了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认为只有高度重视加强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党才能夯实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国家才能对城市公共事务实施有效管理,社会才能培育文明之风提高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44.
2001年,各地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扭转了农民收入连续四年增幅下滑的局面,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基础仍不牢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些长期性、根本性因素尚未消除。  相似文献   
45.
2003年农民增收大盘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非典疫情给农业和农村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影响了上半年农民增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采取有力措施,扭转了农民收入增速一度回落的局面,农民收入保持了恢复性增长的势头。但目前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尚未形成,农民增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6.
一、了不起的成就、全球性的贡献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由于长期饱受侵略战争的破坏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粮食生产基础异常脆弱,产量很低。1949年粮食产量与解放前最高年的1936年相比,下降24.5%。其中稻谷、小麦和大豆产量分别下降15.2%、40.8%和54.9%。  相似文献   
47.
城乡统筹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乡统筹的理念,说到底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要通过改变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城乡社会一体化发展.对城乡统筹的结构转换和相关问题的分析表明,要实现城乡平等、和谐发展,必须触动传统经济社会的体制根基,大胆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8.
张红宇 《求索》2022,(3):124-13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包含多方面的具体内容。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一具体内容来看,这一道路的探索源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这种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的土地制度安排推进了低成本的工业化城镇化,产生了巨大的宏观效应。同时,土地制度创新产生了以农民工身份为标志的“第三种群体”,从而使得促进农民增收、调整城乡关系和推进共同富裕也具有“非典型性”。从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视域来看,这种现代化实践既区别于欧美,也不同于日韩发展模式,而是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即第三条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49.
农民增收——新思路 新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使农民收入增长,要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除了在农业内部继续推进战略性结构调整外,关键是要创造促使农民收入增长的良好外部环境,要力争在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和调整城乡就业结构两方面有大的突破,构建确保农民收入在较长时期持续增长的稳定机制。  相似文献   
50.
张红宇 《理论导报》2006,(12):30-31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发展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本文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等内容,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层面,初步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