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22篇
综合类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是当前我国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制度更重要归根到底,民主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其原意是人民掌握最高权力的一种国家形式。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国家形式。因此,就其本  相似文献   
52.
李景治 《前线》2009,(11):12-14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党内民主建设应以保障党员基本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要逐步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制度,认真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关键环节;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具体制度,确保党内民主决策。  相似文献   
53.
李景治 《新视野》2006,(6):20-22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多边多元外交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发展“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的战略支撑点;进一步稳定并不断改善周边环境。同时,中国也要积极应对“冷战思维”和是否放弃不结盟政策的挑战。  相似文献   
54.
第一国际     
1848年革命失败后,欧洲工人运动转入低潮。马克思恩格斯流亡伦敦。为了揭露资本主义,坚定各国工人的社会主义信念,他们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马克思每天在大英图书馆埋头科学研究。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坐在同一个座位上。这个座位后来作为珍贵的纪念物保存下来。当时马克思一家生活异常艰苦,甚至不得不靠典当度日。贫困的生活夺去了幼女的生命,也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但却动摇不了他的革命意志和偏僻。他的不朽著作《资本论》,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这本书后来被译为上百种文字广为流传。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进行科学研究,恩格  相似文献   
55.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俄国站在英、法一边参战。战争几乎耗尽了国家的资源,地主资本家趁机囤积居奇,投机倒把,造成物价飞涨,食物匮乏。人民饥寒交迫,度日维艰。前线供应不足,装备极差,士兵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军队屡战屡败,伤亡惨重。沙皇俄国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新的革命高潮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56.
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不久,就迎来了1848年欧洲革命风暴。这次革命以法国二月革命为起点,席卷整个欧洲。尽管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并同资产阶级展开了正面交锋。1848年6月,巴黎4万名工人举行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57.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同时,积极创建共产主义政党。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以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共产党,才能领导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解放普天下的劳动者。1846年初,他们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成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此基础之上,他们又决定通过改造“正义者同盟”创建共产主义政党。“正义者同盟”,原为德国侨民在巴黎建立的一个工人革命团体。它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深受魏特林的平均共产主义和小资产阶级的“真正社会主义”的影响。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下,同盟的领导成员逐渐同这些错误思潮划清了界限。不久,他们正式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同盟的改组工作。1847年6月2日,“正义者同盟”在伦敦秘密举行改组大会。恩格斯应邀赴会。马克思因经济困难  相似文献   
58.
"和谐世界":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同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一脉相承,是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和主要目标是,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战略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建设“和谐世界”是一个长期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59.
中国城市中农民工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社会排斥是指一定的社会成员或者社会群体在一定程度上被排斥在社会主流关系网络之外,不能获取正当的经济、政治、公共服务等资源的过程或者状态。中国农民工在城市中遭受着经济、政治、公共服务和社会关系等多层面的社会排斥问题。应从战略高度认识解决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0.
世界政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党的格局、各国政党的建设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些发展变化对我国政党制度建设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使我国的政党制度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挑战.我们要认清形势,迎接挑战,解放思想,努力创新,坚持、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