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法律   20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作为法学理论的元问题,“法源”理论主要存在制定法主义、司法主义两种理论立场,其在公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规章的“法源”地位问题。从制度变迁的历史维度来看,规章的“法源”地位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在“放(权)限(权)”之间进行不断地调整。从理论推演的逻辑维度来看,不同的理论立场具有不同的理论推演过程。在制定法主义立场下,规章的“法源”地位由其法律形式决定。在司法主义立场下,规章的“法源”地位由其法属性决定。从司法实践的实证维度来看,为维护公法体系的逻辑一致性,应当从实质意义上来理解“合法有效”的判断标准,并区分执行性的规章与创制性的规章。对于执行性的规章,人民法院应进行形式意义的合法性审查。对于创制性的地方政府规章,人民法院应进行决断意义上的合法性审查。基于此,建议修改《立法法》,明确赋予地方政府规章一定的创制性立法权限,对于实验性、临时性、技术性等事项,以及不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政府行政管理性质的规范,允许地方政府进行创制性立法。相应地,建议修改《行政诉讼法》,赋予人民法院决断意义的司法审查权限,允许人民法院对创制性的地方政府规章作出否定性的裁判或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2.
113.
信息技术的扩散效应、溢出效应和普惠效应,有利于扩大优质服务资源的覆盖面,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基于2020年京津冀居民家庭调查数据,采用Tobit、QR与SEM模型分析信息化对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体层面,信息基础设施水平每增加1%,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上升19.3%。在不同类别居民层面,信息基础设施对城市与农村居民,高收入与低收入居民,北京、天津与河北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信息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增强公共服务信息共享”与“扩大公共服务平台应用”提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