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27篇
综合类   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设立"科技特区"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取得了历史性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深入人心,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科技队伍发展壮大,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得到加强,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事业的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62.
梅涛  李靖 《学习月刊》2014,(6):125-125
近年来,武汉市地税系统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税源专业化管理不断深入,形成了分工专业化、管理团队化、控管协作化、流程扁平化、支撑信息化、服务优质化、风险防控化、人才专能化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63.
李亚杰  谭浩  李靖  刘娟 《学习导报》2008,(11):23-25
追昔抚今,30年大跨越、大变革、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64.
画家于复千     
南开大学教授于复千,早年师从中国画名家李苦禅,渊源有自;而后转益多师,溯流而上,取法赵之谦、吴昌硕直至青藤、八大,其心其迹流连于传统文人画之间。亮丽的色彩,清新的情趣,宁静的氛围,悠远的意境,既写其意,更写其心,是于复千绘画的特色。书画家王学仲在评论...  相似文献   
65.
李亚杰  谭浩  李靖  刘娟 《新湘评论》2008,(11):23-25
追昔抚今,30年大跨越、大变革、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新台阶……  相似文献   
66.
新闻背景:5月23日,全区中高级人才交流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这场别开生面的人才盛会,在这个初夏之天,撞击着许多人的梦想,也叩开了人才成功就业之门,本刊记者以多维的视角,全程报道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67.
7月25日,2009年夏季全区人才交流大会暨事业单位专场招聘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李金早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事厅厅长肖化的陪同下深入“2009年夏季全区人才交流大会暨事业单位专场招聘会”现场检查指导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68.
城市化: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也称城镇化,主要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变的过程,基本指标是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为36.0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大,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城市化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据调查,近年来,随着城市下岗转岗人员的增多,企业用工基本饱和,各大城市为优先安排本地人就业,对外来民工就业加以种种严格限制。据统计,我国现有农业劳动力3.5亿人,其中1.2———1.5亿为剩余劳动力。我国现有耕地19.…  相似文献   
69.
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0.
政务舆情回应中政府与公众间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已是学界共识,但其成因和作用机理却少有人进行理论上的系统探究与现实中的全面考察。"委托—代理"关系框架下的传统研究范式使现有研究局限于"传者本位"的政府单一主体论视角,而结合信息论中关于信息传递环节与干扰的基本观点,可以发现政务舆情回应中存在内生性、自然性和主观性信息不对称的逐节递长问题及其作用于政务舆情演化的"信息——情绪"逻辑。从信息不对称治理的角度反观我国政务舆情回应改革,当前的法治路径有其局限性,在"合乎规范"的社会规制之外更需进行"合乎规律"的舆情信息治理与"合乎情理"的社会情绪疏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