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27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2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文章通过分析2009年砀山“10·7”特大抢劫案犯罪嫌疑人游街示众一事来研究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所存在的缺陷及问题,并比较公诉领域中的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最终提出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司法人权,以此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体系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2.
外世界作为东亚战略区位中最特殊的双关系,中日两国之间的利益与矛盾纠最深、也最复杂。近期,中日围绕东海气田开发产生纠纷,而原外交部副部王毅也在朝核会谈陷入僵局之际被命为中国驻日大使,中日关系的近期向引起各界关注。基于多种考虑,国社会和两国高层希望看到中日关系新大使的努力下得到改善和发展。然,中日关系目前正处于结构转型期,境犹在,出路难寻。笔者认为,中日关的良性发展将取决于国际结构与两实力均衡的综合作用。一、中日关系的历史脉络与特点历史上,由于中华文化的先进与中国力的强盛,日本一直把中国作为老,日本文化受汉唐文…  相似文献   
83.
苏联解体以来,中亚新独立国家个体与集体身份的构建与巩固往往表现为三位一体的集合式路径——“去宗主国(俄罗斯)化”、“在地化”和“国际化”,其中“去宗主国化”为核心,“在地化”和“国际化”均构成一体两面的关系,而“在地化”与“国际化”则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三者在同一个政治场域(或在单个国家或在国家集合)内围绕具体议题密切互动,逐步培养出新的国家个体与集体身份.以历史书写为例,中亚各国在后苏联时期的族史/国史重构的主线是加大对于主体民族辉煌历史及其英雄人物的塑造的“在地化”路径;其背后则是更突出的是“去俄罗化”取向,以清除昔日统治者的历史书写的记忆;加大对于世界史和国际史的书写和教学的“国际化”导向同样是为消解“苏联人”的身份认同,进而确立中亚国家身为独立行为体的事实.以政治空间的变迁为例,哈萨克斯坦新首都阿斯塔纳的建设以及中亚其他城市空间的变化都是各国政府有意识地利用其内的符号变迁塑造新的身份认同的手段.新的国家价值等被嫁接到新的空间内,阐明了与旧制度的断裂关系,以保证新的政治性质和新的国家图景得以实现.在教育领域,中亚国家的话语与政策迅速实现了从社会主义教育到趋于新教育体系的转移,国际教育的拓展成为清除旧体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它们更加注重本土资源的外部依赖所在.伊斯兰复兴和国家重生在中亚国家成为相互交织的同步进程.对它们而言,伊斯兰教在很大程度上担当了"去俄罗斯化"与"国际化"的前驱,意味着一个国家自我识别的手段,一种将自身从莫斯科获取精神解放的工具,一种剥离共产主义体系和作为外国殖民统治标志的斯拉夫文化的门径.整体而言,苏联解体后,中亚在历史上第一次有可能不再被视为由外部大国或某些集团选定的集体符号,进而被其用来主导地理世界上某些具体的地域,而是一个拥有自我动力、逻辑并在外部冲击下自主反应的、由单个国家组成的集体行为体.目前,中亚国家集体身份的塑造伴随着三种一体化进程:一是曾经共属一个单一制国家或殖民帝国的新独立国家倡议的、初始阶段即已拥有较高程度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相互依赖的维系式一体化;二是当下俄罗斯正在推动的捆绑式一体化;三是初显轮廓、前景远不确定的以欧盟为样本的聚合式一体化.在某种意义上,维系式一体化先验地暗含着退化性;捆绑式一体化则容易引发国家/民族构建与一体化本身间的矛盾,从主权让渡的自觉性视角看可能因主导大国的强制力而包含着一定的退步性;聚合式一体化因其照顾到成员国的平等地位和强调一体化演化的自然特征而具有进步性.这三种范式彼此共存,并且频繁地相互影响,直接造就了中亚国家集体身份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总之,在原有的苏联身份终结之后,新独立的中亚五国通过时间(历史书写)、空间(城市和符号建设)和人(宗教与教育)的三重重构等方式,推动以"去俄罗斯化"和"在地化"及"国际化"互为表里的国家身份再造进程.与此同时,中亚国家也在努力建构自己的地区认同,但民族/国家认同与此构成的张力使得它们形成了碎片化的集体身份.  相似文献   
84.
我国行政诉讼类型之不足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的行政诉讼类型能够提供充分的权利救济机会和保障行政审判权的有效运作,也有利于行政诉讼程序和审理规则的完善。我国行政诉讼类型未实现法定化,行政诉讼种类较少,有些行政诉讼类型有悖于诉讼基本原理,因此有必要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85.
创建学习型企业中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一些企业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中存在着四个误区。 一是观念上存在着“学习型组织等于要我学习”的误区。长期以来,企业职工的学习基本上是以组织安排为主,形成了“要我学习”的旧观念,以至于许多人简单地把创建学习型组织与要职工学习划等号。实际上,创建学习型组织不仅仅是要每个职工进行学习,或单纯地开几次会,或简单地接受几次培训。学习型组织侧重强调在个人学习基础上的团队  相似文献   
86.
杨成 《人事天地》2007,(12):34-35
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长达14年,这段经历被其对头、批评家陈西滢等人派作是他的“污迹”。即使鲁迅为此同陈西滢论战,针锋相对,但仍解脱不了身后的非议。鲁迅经历的一段官场岁月,也成为研究者有意无意回避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87.
2015年7月31日晚,随着电视屏幕上“北京”这两个字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口中说出,崇礼山城万人空巷,人们纷纷涌向街头。城区广场上,锣鼓暄天,歌声飞扬,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就在同一时间,距崇礼二百公里外的北京,有一位与崇礼人一样兴奋的老人,正作为嘉宾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直播室里接受主持人水均益的访谈。老人身着红色运动服,精神焕发,面对镜头,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讲述他开发崇礼滑雪资源的辉煌经历。  相似文献   
88.
正一、黎平基础条件良好(一)打造"颐养胜地"的现实性1.自然风光优美。黎平生态资源禀赋良好,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高,有弄相山原始森林、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泉山原始森林、全省面积最大的天然含笑林,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桥及数不清的瀑布、山川、原野等优美的自然风光。因植被好、物种多,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南方植物的基因库,被授予"中国生态魅力县"、侗乡风景名胜区、中国西部最美茶乡和退耕还林示范县  相似文献   
89.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P2P网贷和股权众筹作为普惠金融的两种形式应运而生。这两种融资模式在服务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的同时,其自身的运营也存在诸如信用体系不健全、风险控制方法单一、缺少有效退出机制、第三方托管有待完善以及法律法规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这两个平台滋生出诸如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洗钱罪和擅自发行股票罪等大量犯罪行为。因此,有必要对该类犯罪采用行政法规为主、刑法为辅的法律规制措施加以治理。一方面,要出台和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对筹资者、投资者和平台的资格、责任进行规定,要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第三方托管制度,加强与征信机构的合作,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另一方面,在刑法中应审慎适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和擅自发行股票罪等罪名。  相似文献   
90.
在查处渎职犯罪案件中同时发现、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贪污贿赂罪行,不仅可以完善、充实渎职犯罪的证据,而且通过主动追究犯罪,积极追缴损失等活动,扩大了办案的社会效果,也进一步树立了检察机关严格执法的良好形象。因此,侦查人员应当在查处渎职犯罪的同时,善于根据渎职犯罪案件的特点和规律,运用相应的方法和策略,主动发现贪污贿赂犯罪线索,积极追求“双打”的最佳办案目标。 一、纳入视野,同步取证   办案实践表明,渎职犯罪与贪污贿赂犯罪是一对孪生兄弟,二者常结伴而行。渎职犯罪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贪污贿赂的罪恶,贪污贿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