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37篇
政治理论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林双川 《半月谈》2004,(20):0-31
近年来。作为科学家云集的中国最高科学机构,中国科学院在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时代大背景下.频频就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向中央进言献策。中科院所扮演的“国家科学思想库”的角色日益引起中央决策层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关注下。全国总工会重点加强在非公企业、尤其是外商投资企业和农民工中组建工会。工会覆盖面迅速扩大。到2006年9月底。我国工会会员已达1.7亿。其中。农民工会员达到4000多万。超过全部会员的埘。各级工会叫响和做实“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把农民工作为工会工作的重点对象,集中力量为农民工办好十件实事,在推动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就业培训和子女入学等突出问题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赢得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职工的充分肯定。过去。在人们眼里。工会的作用不过就是“发个电影票”、“搞点小福利”。但近年来,工会组织却一改默默无闻的角色。以强势的姿态。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利益、维护改革发展大局,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3.
14.
林双川 《人民政坛》2006,(11):12-14
10月8日至11日召开的中共六中全会,将建设“和谐社会”设定为主要议题,195名中央委员和152名中央候补委员聚首北京,在回顾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两年来进展成效的同时,中南海高层进一步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可以预料,今后相当长时期,和谐社会建设将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林双川 《半月谈》2004,(16):21-23
8月12日。中国科学院召开“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上,一批曾经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参与科技决策的老科学家,深情回顾了邓小平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亲切关怀。披露了改革开放之初有关小平同志在科技决策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16.
去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成员上任伊始,“首发”西柏坡,强调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要有当年毛泽东“进京赶考”的意识,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考试中经受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答卷。 从2002年11月15日至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已经工作了一年。值此十六大召开一周年之际,本刊综合有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1日,胡锦涛在政协新春茶话会上致辞时,一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带给人们融融暖意.人们注意到:胡锦涛、温家宝等新一代中央高层领导,无论是即席演讲还是发表重要讲话及出国访问,常常情不自禁地引用诗词、成语典故,巧妙地表达政治理念,其文化底蕴和学识才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18.
林双川 《半月谈》2004,(20):6-47
2003年10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振兴东北战略正式启动,也给“辽老大”带来走出困境、重振雄风的历史机遇。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一年来.辽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寻找答案,前不久记者随“重访辽宁回眸振兴”中央新闻媒体考察采访团到了辽宁。  相似文献   
19.
被誉为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农民三个“伟大创造”之一的“村民自治”,是推进中国农村基层民主的一次伟大实践,更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成功实验。然而,正如一切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一样,“村民自治”也遭遇不少阻力,甚至遭受种种责难与非议,差点中途夭折。本文首次披露了中南海高层为推进这一基层民主改革所作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许小丹  林双川 《台声》2001,(5):43-44
“我是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大三学生,来自台湾花莲的高山族同胞,用台湾话讲就是正宗的台湾人。”初春的一个午后,按照电话预约的时间,李师翩准时出现在一家咖啡馆,一见面,个子高挑的李师翩便自我介绍,显得非常大方。   李师翩快人快语,讲得一口相当标准的普通话,洋溢着一股艺术热情,穿着打扮与北京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看上去,浑身透出一股爽朗劲。“好多台湾和大陆朋友经常会问我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到北京上学?确实,一个台湾女孩子,远离家乡父母,千里迢迢到北京求学,在许多人眼里是有些不可思议。但我自己最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