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中日经贸有望回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周期回升。在中日关系“政冷"尚未消退之际,这轮复苏将为中日经贸关系升沮提供新的注脚 2006年初,已是日本经济新一轮周期回升的第四个春天。作为战后日本经济周期史上历时最长的扩张期之一,这一轮复苏极有可能刷新最好纪录。更重要的是, 从此次周期回升的进程推演,经济运行各主要层面的表现似乎显示日本已经从长达十余年的“泡沫破灭萧条”中彻底摆脱出来,逐步走上了持续回升的轨道。  相似文献   
32.
中日两国互为最主要的经贸伙伴,中日经贸关系保持着迅速发展、全面推进的势头。2003年中日双边贸易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双双刷新记录:中日贸易达到1335.7亿美元;增长31.1%;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达到50.5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增长20.5%。而日本经济如果能够摆脱长期萧条,走向持续复苏,还将对中日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扩展产生多层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是有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的消极影  相似文献   
33.
当前,东亚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变化的主要趋势,一是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东亚由于其更加优异的增长业绩,国际经济地位正在快速提升;二是在区域增长格局中,中国正在取代美国和日本,越来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中心;三是在大国经济关系中,日本地位显著下降,美国地位勉力维持,而中国地位快速提升;四是在区域经济合作中,东亚正取代欧洲和北美,成为全球性区域合作浪潮的中心;五是在区域合作架构中,APEC、EAS、TPP等带有显著"亚太"特征的框架,正在促使以"10+3"为主渠道的合作框架加速重构.东亚经济格局加速变化的直接后果,势将对本地区乃至全球的整体架构和发展态势产生深广影响.对此,包括中国和东盟在内的区内各国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34.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日本经济于2007年秋陷入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周期性衰退,多项指标创战后最坏记录。进入2009年第二季度,得益于政府推出的紧急经济对策,日本经济运行与发展出现了回升的迹象:经济增长转负为正;股市止跌回升;生产规模开始扩大。然而,靠政府刺激和外需拉动的日本经济回升尚缺乏自律性和持续性,在回升的道路上还面临多种风险,前景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35.
2007年是中日经济关系和中国对日经济外交取得明显进展的一年,有两件大事最应予以关注:一是4月中旬温总理访日,正式就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达成共识;另一是12月初首次中日经济高层对话在北京举行,推出多项促进中日经济关系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6.
论中国经济增长与东亚经济合作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7/98金融危机后的东亚显现两大举世瞩目的趋向:一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二是东亚经济合作全面展开、迅速推进。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在这两大趋向之间,还形成越来越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为东亚经济合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其主要表现是中国越来越成为东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东亚出口扩大的容纳器、东亚相互投资的吸收地、东亚金融运行的安全阀和东亚经济合作的推动者;另一方面,东亚经济合作也为中国经济增长构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其主要表现是东亚经济合作的全面展开和迅速推进,有利于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稳定外来投资、扩大对外投资、规避国际风险、突破资源瓶颈和平衡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37.
江瑞平 《外交评论》2009,26(5):40-55
中国经济外交历经建国6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变化,目前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中国经济外交所面临的机遇主要是:全球化受挫增大经济外交需求、多极化演进扩展经济外交空间、区域化发展拓宽经济外交平台、开放度提高凸现经济外交地位、影响力增强提升经济外交能力。而当前中国经济外交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全球经济风险逐渐增大、对外贸易摩擦频繁爆发、国际金融失衡日趋严重、能源资源瓶颈再度凸显、气候环保压力空前强化。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新阶段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调整经济外交战略并采取有效对策,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对于确保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和多层面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8.
江瑞平 《和平与发展》2012,(1):51-55,70
中国一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年来,双方经贸迅猛增长,双向投资快速扩大,合作机制逐步建立,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这些成就对促进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对东盟经济发展与稳定以及对提升地区的国际经济地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未来,为增强应对区域和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中国一东盟经贸关系还应在健全配套合作机制、均衡发展投资关系、积极推进货币金融合作、夯实重点合作项目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9.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经济相互依存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主导趋向,是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依存度快速提升,而中国对日本的经济依存度相应下降。当前中日两国面临的国际经济风险增大.包括世界经济下滑、国际贸易萎缩、财政金融危机、外汇市场波动、资源价格攀升和粮食安全威胁等。应对共同的风险与挑战,势将成为中日经济关系持续发展、合作领域稳步拓展的强劲动力。从目前及未来近期走势看,中日经济关系似可在如下几大领域得以拓展:全面推动自贸合作、稳步扩大财金合作、增进宏观政策协调、强化汇率政策协调、促进中国对日投资、提升节能环保合作和启动粮食安全合作。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