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3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邓小平同志从国内外社会主义实践中总结、概括起来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已载入十四大修改的党章总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阶段的指导思想。这是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们党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对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2.
一个时期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危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等论调颇为盛行。这严重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国家应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命运究竟怎样?应当对此作出尖锐的回答。 (一) 那些声称马克思主义“过时”、“不灵”的人们未必真正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当前西方的一些顽固、保守势力把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改革中遇到的困难,把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落后于最发达的资本  相似文献   
13.
(一) 人们研究恩格斯晚年著作,不难发现,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一个最突出的思想,就是强调未来社会将不断发展、改革这种辩证观点,而拒绝关于未来社会的详细计划方案。尽管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他们的学说时就宣称过他们学说的优点是在批判旧世界中预测新世界,并在《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党宣言》里,对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的发展步骤、具体措施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然而,类似的论述,在恩格斯晚年著作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而他反复强调的是不能、也没有现成方案这种思想。对马克思早在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中就提出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的观点,在恩格斯晚年论及未来社会的著作、书信中,竟然一次也没有提到过。  相似文献   
14.
时代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带根本性的问题,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对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国理论界沿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时代的传统观点,认为当今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如果说,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世纪前半斯世界历史发展某些方面的真实内容,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的现实图景却表明这一传统观点未能经受住实践的进一步检验。我国理论界近年对传统的时代命题进行了重新审视。本文即是这一审视的成果之一。本文认为,关于时代的传统观点是一种“取代论”观点。作者分别从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独立国家的发展以及世界发展的一体化趋势第四个方面对这一观点作了具体分析,认为“取代论”是对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程度作了拔高的估计,对资本主义的腐朽和灭亡则作了过早的预言。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现时代是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的论点。从这一认识出发,作者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整个世界历史进程中所处的历史方位,认为现实社会主义是与现代资本主义并列的两种社会制度,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更为滞后的一个阶段。文章的末尾,作者就如何对待民族传统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如何处理经济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如何处理批判资本主义与反对封建主义的关系等问题,表明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历经百年殖民统治的香港宝岛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海内外炎黄子孙莫不为之兴奋激越,欢呼雀跃。欢庆之余,人们莫不称道“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莫不赞成中国政府的英明决策,“一国两制”以它的中国特色将永载史册,它深长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将随着岁月的流逝愈益清晰地展现。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一国两制”构想时,说了这么一段话:“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个新事物。这个新事物不是美…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论断与现实生活相距遥远,不应被用来裁定现实;应当坚持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批判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代西方国家的现实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大不相同,它们在经济上实行多种所有制关系并存,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政治上实行民主宪政;因为历史发展的不可测性,对于资本主义之后的社会形态,不可能作出准确预见;作为制度的社会主义没有统一的模式,没有必要在社会主义的定义上作无谓的论证。民主社会主义与我们所称的科学社会主义本是同根同源,都信奉马克思主义,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从社会党国际的政治实践看,它们历来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左翼政治力量,以劳动者、社会的中下层作为自己的社会基础和依靠力量。民主社会主义不失为坚持社会主义的一条道路,一种明智的选择,实践证明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路线以来已经20年。20年的历史是一部宏伟、壮观的历史,是中国发生翻天复地变化的历史,又是一部尖锐激烈、惊心动魄的思想政治交锋的历史。感谢1998年今日出版社出版的《交锋》一书的作者为我们全面、系统、翔实地记录了这段史实,留下了一份极为珍宝的史料,使亲身经历过和未曾亲身经历过这段历程的人们都能从中深深体会到改革开放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体会到邓小平所说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8.
苏联在1936年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以后,认为,社会主义的发展等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直接过度论笼罩了苏共领导和苏联理论界几十年之久。1939年,联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提出,在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完成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逐步过渡的时期。这十分明确地表达了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思想。到了50年代、60年代,这种社会主义建设等于直接过渡的思想在苏仍然很突出。1952年召开的十九大,党章规定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二十一大提出“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的共产主义建设时期,要创造共产主义的一切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二十二  相似文献   
19.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深刻变化一、资本家的个人所有制被资本家的集体所有制取代,股份公司成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据波兰明兹教授的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可分为:1、个人所有制和股东所有制;2、股份公司所有制;3、国家所有制;4、合作社所有制。个人所有制和股东所有制的意义在日益缩小,合作社所有制起着完全次要的作用,只有股份公司所有制形式是占统治地位的形式。随着资本的集中,垄断的发展,新技术的发现和使用,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七十年代初,跨国公司在资本主义世界控制了全部国民生产总值的1/3,国外投资的90%,对外贸易的1/2。最大的跨国公司拥有的资金超过了许多国家的国民收入总值。这样巨大的公司不可能由个人或家族独揽。而只能是  相似文献   
20.
近一年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特别是同美国关系显现出新变化,从“蜜月时期”进入摩擦不断、矛盾增多的状态。在1994年12月初举行的欧安会成员国首脑会议上,俄美首脑更是唇枪舌剑,尖锐对立。叶利钦提出了欧洲有陷入“冷和平”的危险。俄美关系一向为世人关注,它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其发展前景如何?本文拟就三年来两国关系的变化及其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