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55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117篇
政治理论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在福建福州,一名男乘客坐滴滴专车时,喝完1瓶水后,又索要第2瓶。此举遭司机怒怼:“你坐车16元,要喝我多少水?”“以为吃自助餐,免费供应吗?”乘客显然认为自己有理,还拍视频发到网上。网约车公司确实没有规定,乘客只能喝一瓶水。然而,于理来说,区区16元车费,如果司机仅为了矿泉水就要支出8元,岂不是白忙活了?  相似文献   
32.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是中国消费者争取平权史上的一个里程碑——2007年1月10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从今年起,铁路春运火车票价格不再上浮。  相似文献   
33.
四川“官员嫁女”事件近日终于有了后说。因利用职务之便为女儿操办婚事而违纪的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宁佐福,在彭州市人大第38次常委会上“,因身体原因”向彭州市人大常委会辞去了副主任职务。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女儿大操大办婚宴被曝光后,在当地和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种违背有关党纪条规的行为最终受到处理,也似乎给了外界一个有过必受惩的圆满答复。但仔细分析一下这个结果,却似乎有点不对劲的感觉。宁佐福在2006年11月22日召开的彭州市人大第38次常委会上,“因身体原因”辞去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明眼人一看便知“,请辞”与“操办婚…  相似文献   
34.
中国形象标志将来可能不再是“龙”。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和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这一重要研究课题已正式立项。据悉,这个课题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国国家新的形象标志,很有可能将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笔者作为一个“龙的传人”,看到这则新闻时瞬间经历了三段情感历程:先是疑惑——究竟怎么回事?继而是愤怒——简直岂有此理!最后还是困惑——这样的课题竟然还能立项?这样的命题适合作为课题“研究”吗?能“研究”出什么结果?谁有权决定中华民族的图腾和国家的形象品牌?据悉,改…  相似文献   
35.
建设部办公厅原主任朱中一表示,“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种定性虽然在现阶段还不能改变,但“像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不适合把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来发展.“房地产商们对此多表示不认同.(2月5日<第一财经日报>)……  相似文献   
36.
舒圣祥 《人民公安》2006,(15):14-14
中苏浙皖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在浙江省湖州市计划招聘147名收费员.引来了1600多人报名,而大学毕业生就有700多名。工作人员介绍,如此火爆场面在该市招聘市场很少见到。人们惊呼:“一个收费员岗位竞引来近五名大学生竞争.报名热度快赶上了公务员报考。”(7月14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37.
<正>“过剩”总是相对“消费”而言的,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明显不足,才使资源显得“过剩”。就“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贡森撰写的一份国研报告认为,医疗技术水平低、卫生资源中公共投入不足以及医疗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都不是  相似文献   
38.
日前,上海市卫生局向全市医疗机构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卫生系统建立医德档案制度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上海今年将给14万医务人员全部建立医德档案。另外,一旦发现有收受“红包”、商业贿赂等行为,医务人员将被取消当年评优、评职称资格或给予缓聘、解职待聘等处  相似文献   
39.
正如丑媳妇总要见公婆,2006年火车票票价调整方案已经确定:春节前火车票票价上浮日期为1月21日至27日,春节后为1月31日(正月初三)以后。和预想的一模一样,铁道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春运期间铁路部分旅客列车实行票价浮动主要是考虑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分流旅客,削峰填谷。可是在我看来,这分明就是一个借口,借口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那就是:打击春节。且听我慢慢道来。如果您和我一样相信,绝大部分的国人都不是傻子,那您一定会想:老百姓为何偏偏选择在涨价的时候出门呢?为何年年“削  相似文献   
40.
<正> 中国五人获"诺贝尔贡献奖"?一一去年12月27日《新京报》上的这则新闻标题,让人结结实实地"震撼"了一把。因为,如果消息确凿,这将是中国人在104年来首次获得诺贝尔奖项。而且一得就是五人,这能不"震撼"国人吗?及至看完整篇报道,被"震撼"得越高,被"羞辱"得也就越深。其实所谓"诺贝尔贡献奖"不仅闻所未闻,而且跟诺贝尔奖根本就没有一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