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4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析论毛泽东第一次访苏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9年的苏联之行,是毛泽东生平第一次走出中国故土,踏入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此前的研究并没有给予毛泽东第一次访苏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建国初期毛泽东对苏联长达两个月的访问,其所见所闻对他后来思想上的变化,尤其是对他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2.
社会救助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其记载和研究也是源远流长。经济史学家傅筑夫先生曾指出:“一部二十四史,几无异一部灾荒史。水、旱、虫、蝗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历代史书中关于灾荒的记载自然就连篇累牍。”①旭史书关于社会救助的记载.尚不属于真正的学术研究范畴。直到民国时期.有人开始专门从灾荒、失业等各个领域分别研究社会救助的历史。近年来.在“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的号召下.学术界呼吁打破党史和国史研究中的治史范式.加强对社会史、  相似文献   
23.
毛泽东1957年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具有重大的探索精神和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但在实践中却形成巨大的反差。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是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需一段时期"继续过渡"。毛泽东《正处》讲话的初衷更多地是为解决"继续过渡"任务而统一思想,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扫清障碍。这一判断导致他对经济建设的不够重视和对什么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动摇和迟疑。这使得《正处》所阐述的科学理论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很好的坚持。  相似文献   
24.
城市低保家庭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强调"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存状况尤其值得关注.笔者利用两次调查收集的资料,并结合当前国家关于社会救助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实施效果,试图就城市低保家庭陷入医疗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5.
慈善超市在我国开办六年来到目前难以为继,当初依托于政府的慈善超市面临着市场化问题。慈善超市需要引进成本和效益理念管理,树立品牌意识管理,管理制度化、透明化,救助对象的圈定规范化,兼顾货源和销路,还需要政府改变角色,尝试购买服务的方式,施行人文化帮困。  相似文献   
26.
城市低保家庭是中国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强调"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他们的生存状况尤其值得关注。笔者利用两次调查收集的资料,并结合当前国家关于社会救助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实施效果,试图就城市低保家庭如何摆脱医疗困境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7.
灾荒史历来是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重视灾荒史的研究和记载也是中国史学的传统。近期,影片《一九四二》的上映,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灾荒历史的关注。但总体来看,1949年是自然灾害历史研究的一个拐点.而1978年则是自然灾害历史研究的第二个拐点。  相似文献   
28.
实现工业化是毛泽东的夙愿,建国后这种愿望由于国内的特殊困难变得更加迫切和强烈,因此它必定会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中的某些构想产生重大影响。长期以来,学术界更注重从理论、思想和政治等方面来剖析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因,缺少对于经济因素的分析。本文力图在工业化的视野下,从私人资本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性与私人资本主义的反计划性之问的矛盾、工业化的大规模开展与小农经济之同的矛盾等几个方面,来分析经济因素对于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救灾减灾事业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发展道路,研究其历史演进,一方面可以深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另一方面可以提醒人们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30.
自然灾害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并将与人类相始终。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气候条件十分复杂,自古以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的灾害形势也十分严峻。为此,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灾救灾运动,取得了救灾工作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