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中国共产党   41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07年全球性的粮食短缺和粮价上涨,使粮食问题再次成为政界、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喊"狼来了"的有之,喊"没有狼"的也有之.其实,这次"狼"的确没有来,因为2002年以后中国连续五年的粮食丰收,使粮食供需大体平衡.虽然如此,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的粮食安全的确还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多边的权利与利益协调和配置关系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国家与农民、产区与销区、国内与国外、粮食与生产资料以及粮食内在性质本身的矛盾与冲突的关系.  相似文献   
52.
县域民营经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它有三个起点 :制度起点、逻辑起点、历史起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县域经济成长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力量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观念、制度等方面的约束 ,县域民营经济难以平等的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 ,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危机。文章阐述了县域民营经济的起源、勃兴及问题 ,提出了进一步拓宽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空间的思路。  相似文献   
53.
邓大才 《唯实》2004,(7):24-27
对于土地流动问题 ,理论界和决策部门都比较矛盾 ,既想通过土地流动来最优化配置短缺的土地资源 ,又担心土地流动会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长期以来 ,在土地的效率与公平的博弈上 ,我们都是通过牺牲土地的效率来保证公平 ,或者说是通过放弃土地的最优化配置来规避各种各样的风险 ,代价非常大。分析农村土地流动的风险 ,提出规避土地流动风险的方式。  相似文献   
5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为了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本刊编辑部约请有关领导,农业问题专家及基层干部就农民收入现状,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增加农民收入的思路与对策等问题,以笔谈的方式充分发表意见,共商农村发展大计。这次撰文参加探讨的有,辽宁省农业厅高级农经师洪桂云,湖南省常德市委办综调室邓大才,昌图县委书记赵铁峰,昌图县宝力镇党委书记赵会君、昌图县四面城镇靠河村党支部书记赵春杰等。  相似文献   
55.
不对等契约与地权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一种非市场化的行政性契约关系 ,契约双方地位不对等 ,权利与义务不相称。土地的所有者集体在其中主导着契约关系。这种不对等的契约关系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当然也有不菲的代价。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变 ,这种代价逐渐显化 ,成为制约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地权改革势在必然。改革的思路是逐步实现土地承包契约市场化。  相似文献   
56.
当前 ,农民对国家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比较困惑 ,政策说变就变 ,一下严格管制 ,一下又全部放开 ,不知道粮食政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由于粮食政策不能给农民一个明确信息 ,这就导致了种植粮食的预期不足。(一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目标也就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不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粮食流通体制 ,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体制 ,其最终目的不外乎两个 ,一是保证粮食的稳定供给和物价的稳定 ,一个是保证粮农的收入。前者是保证消费者能消费得起粮食 (即保证消费者的利益 )和有粮食消费 (总量 ) ,…  相似文献   
57.
当前农业生产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农业的比较效益继续下挫,其根本原因就是农业政策的非农偏好,没能很好的引导、扶持和保护农业,没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文章通过分析农业政策存在的一些非农偏好的表现,提出了纠正农业政策非农偏好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58.
农地征用问题的实质是一个利益分配问题。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处理农地征用的利益分配关系上陷入了“两难”选择的境地:经济发展需要以较低的成本征用土地;保护耕地、维护农民的权益又要求按照市场价格征地。“两难”选择的实质是由谁来承担发展成本的问题。当前,解决“两难”选择应把保护农民利益、维护长远利益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59.
在当前粮食市场价格出现比较明显波动的情况下,政府如何实现对粮食的宏观调控目标,运用什么工具“加强宏观调控”,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经济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比较重视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他们使用的调控工具也比较多。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工具的选择必须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国内外经济社会背景,并与粮食宏观调控的目的结合起来,根据本国实际情况理性地进行。我国粮食宏观调控工具的选择既要把握必要的基本原则,又要合理科学地确定需要使用的调控工具,还要处理好粮食宏观调控工具的组合及运用机制。  相似文献   
60.
中部崛起面临的一个最重要、最关键、最刻不容缓问题就是中部地区的农业问题,中部“鱼米之乡”的发展问题。在历史上,中部五省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富庶繁华之地。在短缺经济时代,“鱼米之乡”就等同于“财富之源”,“鱼米”就是“财富”。这可以从白居易《忆昔》诗句中体察到,“忆昔开元金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人笔下描叙的鱼米之乡是何等的富庶和殷实。但是在供求基本平衡或者在供过于求时期,“鱼米之乡”可能会变成“贫穷之乡”。首先看一看中部五省的平均情况,1995年平均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