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在实体法适用层面存在共犯认定规则不统一,单位犯罪司法认定存在偏差,知识产权犯罪交叉竞合定性差异较大,数额认定争议较大等问题。在程序法适用层面存在管辖设置不尽合理,调查取证困难,涉外程序规则缺失,被害人(单位)提供假冒产品鉴定证明的法律效力存在瑕疵等问题。有必要通过知识产权犯罪刑法解释的优化以及程序操作规范的完善,以应对知识产权犯罪法律适用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22.
现代交往的异化催生了现代西方交往理论。现代西方交往理论超越了个人主体性走向了主体间性,试图通过向文化世界、生活世界以及语言问题的返归来解决交往的可能性问题,同时其立足于人本主义和生存论立场揭示个体与社会的存在性分裂和统一、自我与他人的互相依赖和疏离,进而展现人的交往困境和生存危机,并将实证研究和哲学考察结合起来,将交往问题与人类的自由解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化联系起来。这些建基于现实生活的思想成果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的交往异化现象、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无疑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具体适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实务部门对法条关系、溯及力、关系密切人认定、定罪量刑标准等有较多疑难问题,有必要明确相关问题的刑法适用规则。利用影响力受贿的罪质特征表现为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情妇(夫)及与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密切关系的人员等利用个人影响力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实施具有倾向性的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进而以此为对价换取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24.
具体适用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实务部门对法条关系、溯及力、关系密切人认定、定罪量刑标准等有较多疑难问题,有必要明确相关问题的刑法适用规则。利用影响力受贿的罪质特征表现为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情妇(夫)及与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密切关系的人员等利用个人影响力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实施具有倾向性的职务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进而以此为对价换取个人利益。  相似文献   
25.
杭春燕  闫艳 《江苏政协》2012,(10):11-13
这是几个值得记取的镜头——2011年3月1日,南京市道路监控系统中多了一个神秘的"小盒子",机动车环保标志射频识别系统正式启用。当车辆在城区主要道路上行驶时,路边基站便能实时获取通行车辆的环保信息,实现对各类排放标准车辆的跟踪  相似文献   
26.
本文案例启示:行为人虚构消费事实并利用信用卡短期贷款的特点进行套现服务,本质上属于非法从事银行结算业务,符合《刑法修正案(七)》第5条增设的"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行为要件,根据最新信用卡犯罪解释构成非法经营罪。恶意透支与骗领信用卡进行诈骗属于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两种独立行为模式,无法累计或者统一认定信用卡诈骗数额,只能通过同种数罪一般不予并罚的例外规则进行量刑。对于构成信用卡犯罪但行为人实际通过返还钱款弥补被害人损失的案件,应当积极适用相对不起诉。  相似文献   
27.
一、基本案情 梅某系A股份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处工程经济区域工程师(非国家工作人员),负责发包工程项目决算初审。2009年3月至4月,B冶金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参与承建A公司热轧酸洗板产品项目,固定资产管理处负责该项目招投标与决算,直接决定B公司承接项目数量以及结算款数额;  相似文献   
28.
情感型、冲动型和好胜型的动机分类整体上涵盖青少年性犯罪人群,针对类型化的青少年性犯罪动机建构预防措施,具备理论与实证指导价值。应细心缝合青少年的感情迷茫,填充其思维空间,帮助情感驱动型青少年性犯罪人树立正确的感情观念。以社会压力为前置力量、自我控制为终极推动的对合式自我控制,可引导青少年解除性神秘感。应努力理解好胜驱动型青少年性犯罪人的文化挫折情绪,协助其生成与个人发展相契合的社会法则。  相似文献   
29.
刑事司法实践中,诉判不一主要集中在量刑情节、单位犯罪、罪数、共同犯罪等司法认定问题。公诉与审判对于证据规则的差异性运用也是产生诉判不一的重要原因。分析诉判不一的原因有利于明确实务部门对某些问题长期存在分歧的根源,探寻定分止争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0.
本文指出应当严格把握有罪证据与无罪证据以及两者之间的强度对比,结合涉嫌共同抢劫的行为人的反常行为证据判断其是否属于共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