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阿拉善盟是内蒙古自治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生态最恶劣、发展条件最差,资源优势比较明显的特殊地区。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的不懈努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目标相比,我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此,我们要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深入实施“转移发展战略”。“转移发展战略”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重点是加快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提高农牧业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农牧业和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正>13世纪,蒙古人登上世界历史舞台,结束了北方游牧民族长期动荡的历史,同时也继承、整合和发展了历代草原民族的文化,并积极吸收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的合理成分,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蒙古文化,成为北方草原文化的主流文化,并延续至今,影响日益扩大。世界各民族文化或多或少都带有多元性、复合型特征,但恐怕没有哪一种文化像草原文化这样具有鲜明的多元整  相似文献   
14.
陶克 《学习导报》2014,(7):44-44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  相似文献   
15.
陶克 《实践》2010,(3):27-29
<正>2009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农牧业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努力战胜局部严重自然灾害,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坚定农牧业稳定发展、农牧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上承百年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中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强势,下启21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前景,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前进方向。笔者拟就“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以利于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这一重要判断,积极主动地创造和利用有利的发展环境,推进各项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依据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  相似文献   
17.
陶克套 《实践》2010,(5):53-53
草原文化作为成就辉煌的古代文明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逐步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培育了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如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和自由开放精神等。其中,自由开放堪称草原文化最为重要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 ,是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和贯彻文件精神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本刊发表我校部分学者笔谈 ,旨在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起学习交流 ,共同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是一个综合进程、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还有政治、社会、文化、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其中文化的现代化往往最突出地体现出变革的震撼性,同时也表现出传统对变化的抗拒性。创新与保守、现代与传统,它们之间的交叉和矛盾构成现代化进程中最富有挑战和争议的篇章。目前,世界各民族都面临一场深刻的现代化革命,每一个民族都要在现代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寻找平衡,协调处理好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面对当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是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和贯彻文件精神,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本刊发表我校部分学者笔谈,旨在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一起学习交流,共同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