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中国政治   9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正1989年后,以美国为首的众多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大范围、广领域、长时间的政治经济制裁。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五项多方位制裁中国的行动,由此拉开了美国单独及联合西方国家制裁中国的序幕。这次制裁让改革开放的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外部压力。美国、加拿大、欧共体12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都参与了制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尽管形势严峻、外力强横,但中国并没有被吓住,更没有被压倒,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保持定力、继续开放,外交上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经济上用利益分化西方阵营,逐步打破了制裁,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顺利推进确保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2.
冯维江 《人民论坛》2022,(24):94-97
在经济全球化、现代化与民主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人们既可能由于文化与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而使各种群体认同优先于国家认同,也可能在消费主义与全球化的作用下弱化、消解甚至颠覆既有的国家认同。国家能否得到认同,取决于该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否适应其生产力的发展而以最优形式实现总目标。国家的上层建筑通过充足有效的公共产品供给,吸引足够规模及质量的关系专用性投资,这类投资的规模越大意味着认同的程度越高。加强和巩固国家认同,就要充分发挥财政在现代国家认同构建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两国在国际关系、经济、安全、文化、科技等不同层面的力量对比与关系互动都发生了变化。从当今世界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角度来看,中美经贸摩擦可能只不过是全球格局"东升西降"长期演变进程中的小片段,真正的风险未必在中美直接冲突本身,"东升西降"所产生的持续压力有可能对国家内部乃至地区造成巨大破坏。管控百年变局背景下大国竞争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缓释百年变局的"东升西降"压力;限制内外压力相互作用,避免对国家安全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检查并修补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安全的脆弱面和薄弱环节,增强承受内外压力的国家安全韧性。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系、北京大学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共同主办,国际关系学院承办的第二届国际政治经济学论坛于2011年11月5日在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学术期刊和报纸的编辑、记者共百余人参加了会议.本届论坛在“货币政治与国际关系”的主题之下,设了四项议题,分别是:世界形势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货币体系与货币政治;货币国际化与新兴经济体崛起;债务危机与世界格局.为期一天的会议安排得非常紧凑,研讨议题高度集中,与会代表各抒己见、踊跃发言.  相似文献   
15.
冯维江 《国际安全研究》2013,(1):91-104,158
"中美日安全形势与对策"研讨会各与会专家就"当前国际形势与中美日三边关系"、"中美关系的新形势与新挑战"、"东亚安全形势与中日关系的新挑战"和"中国的应对之策"等四个议题报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国际形势的根本判断、中国应对形势变化的策略等问题,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与会专家认为,首先,维持当前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在未来取得更有利的博弈地位。其次,尽管摩擦和冲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持续存在,但中日美之间不大可能出现大规模武装冲突。通过折冲樽俎而非兵戎相见的手段谋取利益,是未来中国对日、对美以及应对周边态势的政策立足点。最后,科学划分中国的核心利益、重大利益及一般利益等不同层次的国家利益,是确保政策有效性、可持续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历史任务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要求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基本出发点是发挥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优势,科学方法是统筹辩证、分类施策,价值取向是正确义利观,精神实质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合作共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布局,一是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二是构建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三是扩大"一带一路"的"朋友圈",不断深化与倡议参与国的共同发展伙伴关系;四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在实践中应重点把握和处理好坚持不结盟原则和扩大"朋友圈"的关系,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建设性介入的关系,不称霸与发挥引领作用的关系,尊重发展模式多样性与弘扬中国精神的关系,深化改革和推进大国外交的关系,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关系,以及国际交往中团结和斗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只要中国经济规模向历史正常水平回归的趋势不中断,中国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效应就会一直有效。另外,作为最年轻的SDR篮子货币,人民币扮演国际计价、支付结算、储备货币的角色大有可为,所以长期来看,有所升值才是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大概率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国际货币权力的历史经验与"第三世界货币区"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已有货币国际化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分析,本文总结了国际货币权力更迭的一般规律,并得出人民币国际化有必要夯实区域基础等基本结论。研究发现,除亚洲之外,非洲、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有紧密的联系,甚至存在对中国的不对称依赖。这些区域均具备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器物基础和一定的制度基础,人民币区域化的视野应当超越亚洲一隅,兼具亚洲特色和世界器局。最后,本文提出并初步论述了指向第三世界货币区的人民币区域化路线图。  相似文献   
19.
“中美日安全形势与对策”研讨会各与会专家就“当前国际形势与中美日三边关系”、“中美关系的新形势与新匆匕战”、“东亚安全形势与中日关系的新挑战”和“中国的应对之策”等四个议题报告了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国际形势的根本判断、中国应对形势变化的策略等问题,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与会专家认为,首先,维持当前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在未来取得更有利的博弈地位。其次,尽管摩擦和冲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会持续存在,但中日美之间不大可能出现大规模武装冲突。通过折冲樽俎而非兵戎相见的手段谋取利益,是未来中国对日、对美以及应对周边态势的政策立足点。最后,科学划分中国的核心利益、重大利益及一般利益等不同层次的国家利益,是确保政策有效性、可持续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探讨了深度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含义、动因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深度一体化正在成为中国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新趋势。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注重推进深度一体化战略,深化与中国FTA战略相适的伙伴国的经贸联系,配合国内经济结构调整,逐渐减轻对现有主要贸易伙伴国构成的较为单一的外部市场的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