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0篇
法律   76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法律的目的性追求,就是"法律的理想";"理想的法律",一是指对法的突然状态的价值模式或设计,一是指对法的实然状态的道德(价值)评价。一个社会选定了法律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接下来就是要将这些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渗入到具体法律之中,使法律成为它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追求的载体。当前,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改革目标,并相应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法律改革任务。这既是我国现阶段法律发展的目标,也可认为是现阶段的一个理想的法律发展模式。在这一法律发展目标和模式后面,蕴含着什么样的法律理想?这是法理学不能不回答的问题。要搞清楚什么是法律的理想,什么是理想的法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理想的法律模式的选择标准如何设定,它应具备哪些实体内容和形式要求,进而才能对现阶段"理想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模式作出理论设计和模式设计,并运用于法律创制实践。  相似文献   
42.
党的十六大在论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为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观点,不断健全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制度和措施。一、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最有利于公民的政治参与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的以上两个条款,确认了当代中国的国家本质(或性质)是人民…  相似文献   
43.
很高兴又一次有机会来到南京大学法学院,同各位做一个学术交流,感谢法学院领导的邀请,也感谢各位的光临。今天我向大家报告的内容是习惯作为一种特殊条件下的法律渊源以及在司法中的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44.
法律的理想与相关法学概念关系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律的理想与相关法学概念关系的法理学分析刘作翔本文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法律的理想"提出的社会背景及其涵义简析;二、法律的理想与相关法学概念(法律价值、法律作用、法律目的、法律目标、法律理念、社会理想、法律现实等)关系的法理学分析。正如本文主题所示...  相似文献   
45.
实现法治:我们的理想和追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多重的艰巨任务: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政治的高度民主化,人民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等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法治在其中的运作。法治是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机  相似文献   
46.
论法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的作用及其局限性,是自人类有法律以来思想家、法学家苦苦思索的问题。在当今中国社会崇尚法治、倡导法治、强调法治的历史转型时期,提出并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法律和法学具有重要意义。一、问题的缘起法国著名学者、国家科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米歇尔·克罗齐埃认为,法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管理机能不良”问题,而仅仅靠法令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推动社会前进的方法在于挖掘人类资源,鼓励个人的积极性,把潜在的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当代美国“统一法学”之代表埃德加·博登海默教授认为法律存在弊…  相似文献   
47.
试论法律文化的结构层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文化是人类文化系统中独特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构成;法律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文明进步过程中从事法律活动所创造的智慧结晶和精神财富,是社会法律现象存在与发展的文化基础;法律文化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律上层建筑的总称。即主要由法律意识形态以及与法律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组织机构等的总和。一国的法律文化,表明了社会上人们对法律现象和法律活动的认识、态度、信仰、知识等水平。同其他类型的文化现象一样,法律文化有着自身独  相似文献   
48.
世纪之交中国法学研究问题前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跨入21世纪的历史交汇之际,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都相继对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学科发展进行总结、回顾及展望,法学学科也不例外。大约从90年代初期起,法学界就开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40年法学发展历史进行总结,稍后又延伸...  相似文献   
49.
刘作翔 《传承》2011,(7):84
"司法与民意的关系"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话题。一些影响较大的案件在全国性的讨论以及通过媒体和网络的报道和推动,加剧了司法与民意问题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司法与民意的关系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50.
从法律的角度看,幸福是法律的一个目标,一个价值,一个理想,而且幸福是可以涵盖其他法律价值、法律目标、法律理想的一个最高概念。就司法工作来讲,可以把幸福作为终极目标来理解,来看待。整个司法审判工作其实都可以从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这一点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