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作为夫妻财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夫妻财产制对于保护夫妻合法权益和维系交易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我国实行非常夫妻财产制已经具有思想基础、经济基础和法律依据,国外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也为此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当正常夫妻财产制的适用基础丧失时,具有特定主体资格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宣告适用非常夫妻财产制,并同时请求对共同财产的处置权利进行限制。一旦其适用情形不复存在,夫妻双方皆可申请恢复普通夫妻财产制。  相似文献   
12.
辩诉交易是控辩双方基于互惠而进行的一种契约行为。它能够有效节约司法资源,提高诉讼效率,但同样可能侵犯被告人的宪法权利、有违社会正义、引起权利寻租,其运行需要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契约自由观念、实用主义哲学以及控辩双方的量刑建议权等几个条件。鉴于具体国情,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必须解决包括构建保障机制、确立便宜主义诉讼原则、限制交易范围和内容、规范交易形式和程序以及健全救济机制等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行政裁量模式的法经济学分析表明,不能寄望于通过完善立法完全解决行政裁量问题,但可以通过立法缩小裁量范围,规范裁量程序.司法控制模式自身有成本较高、适用范围有限以及司法裁量带有主观性等不足,鉴于其中立地位和强制力,仍然可以用来加强对行政裁量合法性及合理性的审查.行政控制模式具有内生性、同步性和专业性强等优势,考虑到其控制主体和控制对象合二为一的特性,必须加强内部分权、建立裁量基准、遵循行政惯例以及加强行政责任机制.最后,为了弥补外在控制模式的不足,必须充分利用行政伦理控制模式以确保行政裁量不被滥用.  相似文献   
14.
论实际履行的适用与限制的法经济学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廷华 《北方法学》2010,4(6):110-119
由于产品差异化、证明标准、可预见性规则、争议处理的成本等方面的限制,损害赔偿通常是补偿不足的,造成违约人将部分违约成本外部化,导致了过多的违约,这暗示应该常规地适用实际履行。效率违约理论挑战这个观点,认为实际履行阻碍了资源流向最有价值的用途,或者增加了交易成本。经济分析表明,效率违约理论本身是经不起检验的。而且,由于实际履行与减损规则相互冲突,当守约人能通过市场完成补救时,应限制实际履行。  相似文献   
15.
由于缔约过失责任和第三人干涉债权制度都无法适用,第三人干涉缔约应利用侵权责任制度来保护缔约人的合法利益。与普通侵权一样,第三人干涉缔约的责任构成要件也包括主观故意、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除了一般抗辩事由外,第三人干涉缔约还存在正当竞争行为、履行法定职责、维护合法权益和提供合理建议等特殊抗辩事由。至于责任承担方式,以赔偿受害人的信赖利益损失为主。  相似文献   
16.
回顾解放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总结了在此改革过程的经验教训,并利用博弈论知识对集体生产方式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小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警察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博弈模型并进行分析,指出应减少刑讯逼供的收益并增加其成本。这可以通过适用"毒树之果"规则、要求承担侵权责任及适用举证责任倒置规则来实现。可考虑利用辩诉交易制度来激励犯罪嫌疑人主动交代案情。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能否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从当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层面看,答案似乎是否定的。《法律援助条例》第1条规定:"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促进和规范法律援助工作,制定本条例。"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援助的对象被严格限定为公民,法人、社会组织等被排除在法律援助对象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9.
情势变更发生后,当事人有义务在第一时间就合同的变更或解除进行谈判。若当事人因无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而诉至法院,只有在通过调整合同条款、无法消除情势变更引起的显失公平时才能解除合同。而且,解除合同的效果是面向未来的,不影响已经履行的部分义务。  相似文献   
20.
"信访不信法"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访民并不是完全不相信法律,只是想要穷尽一切可以利用的救济手段而已。信访制度被确定为权利救济途径后,访民由于对信访制度的误解将其作为凌驾于司法救济之上的最终救济加以利用。无论是对访民个人还是对国家而言,信访制度带来的净收益都是负值。当下迫切需要将权利救济功能从信访制度中剥离出来,重新确立司法救济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