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20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2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社会学研究》1987第6期和1988年第4期笔者发表了本项研究的之一和之二。以上两篇文章只是粗略地考察了中国都市社会基层居民组织的历史和现状。那么这一组织的将来又是如何呢?根据调查,笔者认为,我国都市的居委会组织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存在着两种发展趋势。一方面是居委会的工作任务可能会日益增多,进而要求其结构扩张和功能增强;另一方面是居委会的干部队伍可能会日益削弱,进而导致其结构动摇和功能减弱。  相似文献   
12.
"包容性发展"理念正式出台,这为"城市包容乡村发展"这一新型价值观的构建提供了历史契机。"包容性发展"与"城市包容乡村发展"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关联与功能耦合。我国近年来城乡社会发展的实践状况、中央的一系列政策安排、学界相关的理论研究亦为"城市包容乡村发展"这一价值观的孕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实践、政策、理论三维基础的视角切入,文章对"城市包容乡村发展"价值观构建的可能性进行了探析,认为这一新型价值观确立不仅必要,而且必然。  相似文献   
13.
保障和改善民生、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是地方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浙江省温岭市人大代表工作站为例,应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通过目标达成功能、系统整合功能、模式维持功能和系统调适功能对温岭市人大代表工作站的产生、功能、动力以及限度进行考察,以求实现基层社会的善治。结果表明,人大代表工作站在优化基层治理中的价值主要包括:有效协调基层治理各主体,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协商民主机制,降低基层治理成本;助推民生工程建设,实现民众利益诉求以及激活代表作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用研究:背景、主题与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政府信用的研究有其特定的国际、国内的社会背景。理论研究的主题集中在四个大的方面,即政府信用的内涵、政府信用的意义、政府失信的原因、重建政府信用的路径。政府信用的研究也展现出政治伦理学、经济学等多重视角。同时,理论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上均需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语〕2007年8月,在亚洲开发银行召开的"以包容性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战略研讨会"上,"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之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先后四次在国际、国内多种场合下,支持与强调了这一理念。2011年4月,博鳌亚洲论坛在中国海南举行。此次年会把"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急遽变化的背景下,低碳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经济转型和社会转轨的一致选择。伴随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在环境领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环境治理的市场失灵、志愿失灵和政府失灵。究其根源在于:经济政策生态性的缺失、垂直权力系统的侵蚀性和多元社会协同机制的匮乏。这一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政府制度创新自适应性的提升,强化经济政策的生态性和治理体系的开放性,从而内生负熵机制中和环境领域的双重熵增效应,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刘祖云 《学习论坛》2009,25(4):59-62
城乡分隔日益软化、城乡差距日益扩大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走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既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又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当前利益.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与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观念.  相似文献   
18.
刘祖云 《学习论坛》2009,25(5):41-45
"有限政府"的实现,必须对行政权施以控制.对政府行政权的控制应遵循三个最基本的逻辑理路:一是在内部控制上,从"道德约束"向"责任约束"过渡;二是在外部控制上,从"政治设计"向"法律设计"发展;三是在控制方式上,从"正式控制"向"非正式控制"转变.把握这三个逻辑理路,对于厘清政府权力控制的思路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精英话语与村民诉求——对乡村精英治理现象的双向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博  刘祖云 《求实》2012,(3):82-85
我国村级治理的法定模式是村民自治,从法理上说,这一模式可以充分满足广大村民的诉求,但是我国部分地区在实践层面上的村级治理由乡村精英的话语主导,没有很好地满足村民诉求。从价值追求与利益驱动的逻辑向度对乡村精英治理现象进行溯源后,精英话语主导村级治理有其历史合理性与现实客观性,但是基于其自身的局限,具有向村民自治过渡和转化的必然。精英治理因其优劣并存而与村民自治相互冲突又相互依存,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张力,精英话语与村民诉求的融合过程即为张力的调适过程,最终将实现彻底的村民自治。  相似文献   
20.
生态型政府:形式与内容的三重统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问题政治化"与"政治思维生态化"双向互动的历史境遇中,"生态型政府"的学术概念被及时地、恰当地提出来了.生态型政府要想成为一个主流的政府范式理论,必须在三个方面实行统合,即概念与理念的统合,抽象与具体的统合,理论与行动的统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