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87篇
中国政治   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1.
<正>在红军时期,有这么两位人物,因他们都姓罗,又相继担任过红四军第二纵队和红四军政委,且关系密切、亲如兄弟,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们"大罗""小罗";长征到达陕北,他们同期进入著名的"抗大"学习,一起当过"原始天尊的弟子"。在长达34年的革命友谊中,他们既有革命战友间的生死与共,又有亲如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人民军队创建人之一,朱德亲历过20世纪中国上半叶的主要军事斗争,他的军事履历简直就是开国将帅群体探索、追求、奋进的一面镜子:1909年秋,投身滇军长达12年,参加过辛亥革命、讨袁护国;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挽救了起义军余部;1928年4月,率部奔赴井冈山,艰  相似文献   
13.
2005年9月4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在“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专栏,以《“独臂将军”建奇功》为题,报道了开国上将贺炳炎的革命事迹,一代名将重新引起党史、军史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正上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指战员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战士中初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干部中高小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8%。更为严重的是,文盲半文盲就占了30%。不少连队找个文书、司务长都很困难。当时,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廖汉生就指出:"这样的军队尽管有不怕死的勇敢精神,有不怕苦的顽强作风,有过去战胜敌人的光荣传统,然而光凭这些是无法掌握先进的武器装备的,  相似文献   
15.
开国上将萧克,从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代名将,而10年红军战争,是萧克上将军旅生涯的重要阶段:在踏遍万水千山的长期转战中,他锻炼成长起来,担任过红一方面军的军团长、红二方面军的副总指挥、红四方面军的王牌军长,相继在三大主力红军担任要职。  相似文献   
16.
夏明星  张玮  王学军 《湘潮》2012,(9):49-49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大战一开始,就打出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减轻了当时日军对蒋介石的压力,在客观上起了援助蒋介石的作用。因此,在9月4日,蒋介石发出嘉奖八路军百团大战致朱德和彭德怀电:“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  相似文献   
17.
正开国中将刘忠(1906.10.2-2002.8.7),原名刘太平,曾用名刘永灿,福建省上杭县才溪乡人。从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代名将,刘忠将军身经又何止百战,他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最终在军史上留下了赫赫英名。"你当政委时间很长,政治上可靠,打仗又很勇敢"刘忠的童年经历可以说是坎坷困顿的。8岁起,他断断续续读过4年私塾;12岁起被迫辍学去学泥瓦匠;  相似文献   
18.
开国上将杨成武生前曾经多次深情地说过:“我是在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锻炼成长起来的,是在古田会议精神指导下前进的。是古田会议,是毛泽东和朱德,把我由一个不懂事的学生,培养成红军的初级指挥员。”在震惊全国的“杨余傅事件”中,林彪、江青追查杨成武的“黑后台”,目标直指聂荣臻。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集中兵力与分兵的一贯态度 在人民军队战史上,集中兵力与分兵的争论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有了。毛泽东是一直反对分兵的。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左权(1905-1942)是一位声望卓著的将领。他一生三进名校学习,在黄埔军校、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都留下了身影;他长期担任军事要职,历任红12军军长、红15军军长兼政委、中革军委总参谋部(部长叶剑英)第一局局长、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参谋长、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政委聂荣臻)、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副参谋长兼前方总部参谋长,直到英年早逝在抗日战场。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他既是挥戈前线的战将,又是运筹帷幄的智囊,并在辉煌的军事实践中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军事谋略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