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7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8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国政党政治创制了新型的复数政党概念和政党执政的体系形态.同一政党概念可以允许并包括执政和参政法定地位及其职能的区分,并以合作联盟的形式构成相应的政党制度;具有相同政治属性的政党可以以某种体系的形态实施治国理政,并在其内部作领导和参加的分工合作.这两个创制得以成立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根据,在于一种排他性的代表资格和减少政治浪费的工具理性.本文提出了作为原因的合理性与作为结果的合法性的同一保证这个问题,并认为政党政治创制在理论上需要回答代表性的道义性如何成为现实、如何建构并发展社会主义的学说和实践,以及意识形态承诺的兑现如何就体现为当下的政党政治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民问题及其政治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问题在中国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并且直接影响和反映了中国政治的某些主要特征。通过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可以看出与这个问题紧密相关的一些政治特性。这种关系和特性的体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被动分化与重组中的利益主体、政治与经济转换的工具理性、道义取向与资源配置的矛盾和农民数量多与少的辩证法。这些情况表明,中国农民问题不可能对象性地解决,这样只能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意义,中国政治的主要甚至重要的特性必将随着农民问题的状况发生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相似文献   
13.
讨论中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哲学基础,有助于建构中国多党合作理论,摆脱西方现行政治学理论的话语霸权和解释无效状况.中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哲学基础包括3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一是逻辑起点,即政党政治的创制.这是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前提.二是道义结构,即政党政治的结构性本体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先进性具有与政权相融和一体化的特征.多党合作旨在充分利用政治资源、减少政治浪费,内在地排除了竞争权力.三是全面领导与分工,即政党政治的功能性方法论.多党合作以领导和参加的分工方式构成一个政党体系.中国共产党在政党体系中担负领导职责,参政党参加分工、分享了执政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发现.当前基层政府建设型角色不利于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健全,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对基层政府的角色转换提出了新要求。要以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为导向,加快实现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换;通过调整对基层政府的考核指标、提高事权与财权的匹配程度.引导基层政府实现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5.
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方案明确提出了“一城多园”的建设布局思路,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在实际建设中将“城”与“园”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形成集高端服务、总部经济研发、产业链创业、先导示范功能为一体的农科城。通过调研,该文指出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包括“一城多园”功能布局模式、业务联接机制、产业促进体系构建、以及“多园”的定位和产业链建设模式等。在此基础上,该文提出建立具有相应责权的功能性制度和运作机制、以五个中心为功能载体服务并协调统筹多园发展、产业链建设与外埠网联、规范服务和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村党支部书记没有最长连续任职多少届的规定,导致现实政治中在全国各地大量存在村党支部书记长期任职的现象。在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危害的基础上,研究发现,要统筹城乡党建格局、打破农村党建城乡分割的党建工作现状,就需要明确村党支部书记最多连续任职的任期数量,笔者建议连续任职不能超过三届。  相似文献   
17.
孙津 《中国发展》2008,8(4):59-61
根据作者的研究和考察,需要和应该进行统筹的是整体发展中的综合性城乡要素,而这种统筹能否作为相对稳定有效的机制起作用,取决于要素统筹本身的一系列创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发展需要应对的西方观念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发展是在世界现代化竞争中进行的,尤其是以西方为追赶标准的,西方观念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要求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国家形象等方面西方观念对中国发展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这些影响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制必须认真应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孙津 《中国发展》2011,11(1):56-59
中国现代化的真实实施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的,从政治理念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角度来看,当下农村土地制度的转型应该是创制一种单一代理的选择型公共制。在这个转型中,身份资格只是农民与土地关系的逻辑起点,经济活动的依据是由市场机制保证的选择性权利,制度和政策所要保证的,主要是市场交易的公平性与各种统筹的道义性之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20.
城乡协调发展:中国现代化的必须手段和重要内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津 《中国发展》2003,(2):45-49
城乡关系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普遍问题,更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构成机制。消灭城乡差别是不可能的,但是建立一种新型的城乡关系,即效益共享、责任共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城乡良性互动机制,确是中国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必须条件,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几乎所有关于“三农”的问题,也都只有在这种新型城乡关系的基础上才是真实的和可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