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10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2021年12月2日,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一场简朴而庄严的捐赠仪式在这里举行。“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孙景坤的儿女受父亲委托,将16枚奖章捐赠给抗美援朝纪念馆。这些奖章,有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抗美援朝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的一年,消费市场在向我们每个人招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记者选择了眼下热度较高的汽车、家政、旅游、网购等消费领域.探寻它们在新年的新走向新特点,了解居民在消费方面的新关注新要求,希望能为您的消费计划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崔鹏 《时代风采》2009,(24):20-20
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占比不到百分之四十二,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资本回报比重却节节上扬——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是一个普遍现象,企业财富明显向资本倾斜。下一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是以工资改革为核心、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崔鹏 《山东审判》2005,21(1):110-113
一、善意取得制度及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概述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大陆法系、英美法系民法上的一项至为重要的制度,其对于保护善意取得财产的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涉及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的价值衡量问题。由经济生活塑造而成的善意取得制度,源起于古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呈现出扩大的趋势,这是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多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公民政治意识的复苏与增强和全球化的推动。  相似文献   
16.
据统计,去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额同比增长57%,在全球退税购物额中占12%,成为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境外消费国。人们在国内的消费意愿为什么难与境外购物那股劲头相比呢,有些因素是显而易见的。一般而言,有机会出国的人经济条件不错,有能力在境外购物.即便是面对价格不菲的高档商品。  相似文献   
17.
审计署近日制定出台《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从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发挥联席会议和领导小组的作用等八个方面,对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主基本知识启蒙后,中国学界开始反思民主理论中的一些常识性的被意识形态化了的基本议题,包括民主的主体、形式,民主化过程中不同民主形式的适用范围与次序排列等,并试图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重构民主理论,为中国政治民主化平稳有序的进行提供观念路线图。本文在概括评述国内前沿学者的反思与重建主要议题的基础上,指出它们本身存在的一些误区,期望推进中国民主理论的更加理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幸福始终是人类向往与追求的目标。究竞幸福是什么?仍然令我们深思。作为理性的人类不能仅仅满足于生存,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思考人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幸福论思考人生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时,一个辩证的、意义普遍的规律需要我们去把握与认识,并将其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相联系,从而获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当代大学生追求幸福必须在自我创新的人生历程中实现。  相似文献   
20.
在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主基本知识启蒙后,中国学界开始反思民主理论中的一些常识性的被意识形态化了的基本议题,包括民主的主体、形式,民主化过程中不同民主形式的适用范围与次序排列等,并试图在中国经验的基础上重构民主理论,为中国政治民主化平稳有序的进行提供观念路线图。本文在概括评述国内前沿学者的反思与重建主要议题的基础上,指出它们本身存在的一些误区,期望推进中国民主理论的更加理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