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65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第三党的社会主义思想评析韦玉凤第三党是现今中国农工民主党几个前身组织的通称或别名。第三党在其创建和发展的过程中,就曾提出了为社会主义奋斗的目标,并有一整套的设想。第三党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其平民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党政治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国现代...  相似文献   
222.
“一点二征三带”促“双学”□巩耀华任宏志双辽市委从1995年开始,在组织党员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章中,开展了“一点二征三带”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点”:在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市报和市委组织部主办的《基层组织建设简报》上开设学...  相似文献   
223.
赵玉凤 《工会论坛》2002,8(6):35-35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就要从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  相似文献   
224.
对孔子及马克思的生态哲学分别进行简要梳理,得出孔子的生态哲学具有畏天、克己、爱物的基本内涵,而马克思的生态哲学则具有统一性、人本性、科学性的特点。通过对生态哲学的根本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追问,得出马克思和孔子在生态哲学上存在诸多相通:都主张人与自然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并且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都主张以人为本,并且都主张要尊重自然规律,走"取用有度"的可持续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225.
蒋玉凤 《桂海论丛》2004,20(1):83-85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为拓展人的生命空间,让人们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新人.创建的核心是提高学习力.学习力的形成源于文化积蕴,以深厚文化为根基培育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学习力,并促其转化为创新能力,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2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法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建设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从理论来源、实践探索和时代背景三个层面研究了其准备条件,分阶段论和节点论两种形式研究了其发展脉络,以横向分析、微观分析及典型分析三个角度研究了其主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建设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法规建设史两种视域下研究了其经验和启示。现有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研究提供必要的借鉴和支撑,但总体而言还不够成熟,仍需进一步深化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要确保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两个确立”。“两个确立”为全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228.
增强学习本领是新时代加强党员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的基础,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克服本领恐慌的逻辑必然。从理论维度看,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增强无产阶级政党学习能力的思想是新时代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本领的源泉;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提高党员干部学习水平是其成功经验;从实践维度看,坚持导向、内容、形式和考评协同发力是其保障。三个维度内在统一于新时代党员干部增强学习本领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