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3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4 毫秒
3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人民政协工作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人民政协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地位、大团结大联合的联盟地位更为突出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作用更为重要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意义更为重大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更为宽泛 ;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更为明确 ;贯彻求同存异原则更为鲜明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的立场更为坚定 ;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更要加强。把握这些新特点是我们做好新时期人民政协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32.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很显然,“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邓小平理论”,这一句是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33.
中国统一战线是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统一战线,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统一战线同盟者凝聚的核心,中华民族意志是中国统一战线同盟者的共同行动纲领,整个中国统一战线都渗透着民族性。在中国统一战线的基本性质,民族性、阶级性、党派性、广泛的代表性之中民族性是居首位的。  相似文献   
34.
关于中国统一战线的两个质的规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民族的归属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统一战线特定的两个质的规定性。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中国统一战线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而中国统一战线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统一战线的这两个质的规定性,是我们构建、发展“中国统战学”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35.
论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前提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中华民族利益奋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长期存在和发展,实现大团结大联合--这是中国统一战线发挥法宝作用所必须的不可缺少的四个前提条件.统一战线只有在这四个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其法宝作用才能够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36.
新阶段统一战线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第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实现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第二,从党领导对敌斗争、克敌制胜的法宝,转变为党领导国家建设、执政兴国的法宝;第三,把新的社会阶层作为团结各方面力量的新的增长点,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凝聚新力量;第四,完善基本政治制度,发展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担负着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特殊职能;第六,以加强民族凝聚力为纽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37.
中共十六大报告高度重视中国统一战线的建设与发展,把统一战线列为新世纪新阶段的十大基本经验之一。发展中国统一战线,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把握统一战线的质和量的规定性。中国统一战线和人世间的一切事物一样,既有着特定的质的规定性,也有着特定的量的规定性。如果说,中国统一战线的质的规定性是回答中国统一战线是什么,干什么的问题,那么,中国统一战线的量的规定性,则  相似文献   
38.
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的三个重要命题张树桐毛泽东关于统一战线有三个重要的命题。第一个命题,就是“统一战线是一个法宝”。这个命题最早出现在1939年7月9日毛泽东在向陕北公学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的同学发表的讲话中。他说:送给同学们三个法宝。第一个法宝是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39.
统一战线是硬道理。在2000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再次重申了毛泽东的这个观点。硬道理硬之根据,本文从九个方面做了回答。明确统一战线是硬道理,这对做好新世纪的统一战线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 ,在学习和运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人民政协理论的基础上 ,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协的新情况、新问题 ,进行了认真的系统的全面的人民政协理论建设工作 ,形成了新时期新形势下人民政协理论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