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今年3月,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制定出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理论基础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藏彝走廊作为民族概念,具有沿横断山区六江流域分布,自然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历史上各民族往来互动频繁,各个时期的文化积淀非常丰富的特征。同时,藏彝走廊中各民族的文化互动,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机制的表现,是多民族和谐共生环境形成的基础,对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规划》正是从这一文化多样性的基底出发,提出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发展,以文化产业促进民生改善的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42.
李锦 《瞭望》1987,(35)
横亘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曾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根据地。解放以来,生产虽有发展,但由于交通不畅、信息闭塞,加上极左思潮的影响,农民们一直没能摆脱贫穷的困扰,落后愚昧的现象在一些角落里依然存在(图1)。 希望在哪里?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商品经济的火种在大别山点燃了,新的观念开始前生。打通商品流通渠道,充分利用本地的人力物力搞多种经营,大别山有了希  相似文献   
43.
四川横断山区生态移民安置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四川横断山区既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2004年,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反贫困为目标的生态移民工程在这里开始试点,两年的实践证明,生态移民的双重目标直接导致移民意愿的双重性,出现了生态移民大部分为非自愿移民,小部分为自愿移民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四川横断山区出现了四种生态移民安置模式,即:高山农业居民移民模式——人林异位;高寒草原移民模式——退牧还草;干旱河谷区移民模式——易地致富工程;横断山区边缘区——市场化引导的自愿移民。四种模式并存的局面,为成功实施生态移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44.
友情评刊     
读《北京支部生活》第二期的人物通讯《春风化雨暖人心》,首先映入我眼帘的就是“80后交警”“青年党员”这两个关键词,他的事迹深深地吸引了同样是80后、同样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工作的我。  相似文献   
45.
在学生还没有“像法律家那样思考”之前,是否应该有一册特别的法学导论,专门来质疑有关法律和有关法律与社会关系的常识性假定,或者也一并质疑统治者的宣称呢?在深入思考法学教育的多种观点中,颇为流行的观点之一认为:  相似文献   
46.
1948年岁末,北平市濒临解放。国民党政界要人——原北平市市长何思源为和平奔走,与中共地下党密切来往。一天深夜,何思源家正房屋和偏房卧室内“轰”“轰”两声巨响,何思源夫妇被炸伤,女儿被炸死。当时,此事成为北平城内头号新闻,各家报纸刊登消息,黎民百姓议论纷纷,北平解放后也不知此举是何人所为。直到行凶者河北省冀县人段云鹏被抓获,才真相大白。 段云鹏何许人也?  相似文献   
47.
李锦 《创造》2002,(10):24-25
三大机遇是历史过程,有一定的时空范畴,如果我们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坐观其变,无所作为,那么河口旅游产业的全面提升时机将一晃而过。  相似文献   
48.
智能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前沿和热点,是计算机应用的高新技术。本文通过对人工智能有关理论的简介,论述了人工智能在公安等领域中的应用,同时也反映了智能技术的最新成果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9.
李锦 《瞭望》1988,(36)
1988年初,青岛市率先实行劳动制度改革,企业优化组合使1.08万人成了第一批落聘者。他们中有的哭、有的闹,然而更多的人正在振奋起来,开始寻找  相似文献   
50.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在1990年5月至6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我们认为核心竞争力,可以称“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优势”,指的是组织具备的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并且取胜于竞争对手的能力的集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