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中国共产党   4篇
中国政治   15篇
综合类   7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了许多新论述。对统一战线及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新的更为完整的界定 ;并对如何更好地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更好地发挥这一制度的作用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指导原则和方针 ;明确地提出了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也是统一战线的第一要务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研究了宗教,深刻地指出了宗教产生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根源,并从宗教的特点和它与社会的关系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原则,从而第一次在人类历史上建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宗教观。毛泽东在其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全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并将其与中国社会的客观实际相结合,既在理论上,又在实践上发展了并且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3.
1998年11月24日,是刘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作为我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许多思想,不断为实践所证实,闪耀着真理的光辉。特别是他作为国家主席。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督教界“神学思想建设”的提出与实施 ,是中国教会“三自爱国运动”深入发展和宗教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体现 ;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不断调整与发展是宗教适应社会和自身存在与发展的规律性反映 ;关注“神学思想建设” ,必须努力做好“提高认识”和“积极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邪教组织盛行,活动猖獗,邪教的存在与发展,已经给世界诸多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成为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邪教组织有3300多个,信徒有数千万人,无论是“人民圣  相似文献   
6.
加强新一代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问题已成为关系到我国宗教未来面貌的紧迫和重要的问题,本文从抓住难得机遇、迎接严峻挑战、弘扬优良传统、变“封闭”为“开放”、强化实践锻炼、勇于开拓创新、落实《条例》要求、突出培养重点、着眼深层适应等九方面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对新一代宗教界代表人士培养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7.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宗教问题和党的宗教工作,应该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随着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完善,配合党的中心任务,代表包括上亿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挥党的宗教工作特有的优势,创造性地推进宗教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处在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虽非彻底的辩证唯物主义者,但他的无神论思想却是值得称颂的。孙中山的无神论思想,极具时代特色,他一方面继承并发展了中国传统  相似文献   
9.
"四个维护"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宗教界的基本要求,是党和政府正确处理好宗教领域矛盾问题的基本原则,反映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普遍共识,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坚持"四个维护"原则,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全面认识和准确判断宗教领域矛盾的性质,正确处理好宗教领域的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十六大以来到十七大,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的民族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的进程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对民族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理论宝库,成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中国化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