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4篇
法律   62篇
中国政治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国刑事诉讼有法可依的时间,如果从1979年制定并颁布刑事诉讼法(1980年实施)开始起算,虽然只有短短的36年,但刑事程序法的发展、完善却十分迅捷.正在进行的司法改革对我国的刑事程序法治的发展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作为见证并参与我国刑事程序法治的研究者,现在回顾我国以往刑事程序法治的发展历程,简要叙述自己过往30多年对刑事程序法治的研究心得,梳理我国刑事程序法治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展望今后发展的趋势,坚定对我国刑事程序法治的信念,勇于承担我们应负的责任,积极且理性地推动我国刑事程序法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2.
暂缓起诉制度——争议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暂缓起诉是检察机关根据法律的规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刑事被告人决定附条件缓予起诉的决定,犯罪嫌疑人在一定期限内履行了法定的义务后,作出终止诉讼决定的起诉裁量制度。暂缓起诉的实质是附条件不起诉。暂缓起诉问题在上个世纪 80年代末关于免予起诉制度存废之争中,即被人  相似文献   
33.
2006年8月3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主办、丹麦人权研究所、《环球法律评论》协办的“《刑事诉讼法》修改疑难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华侨大厦召开。来自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湘潭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与会代表就《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的诸多疑难问题,如刑事一审程序的改革、证明责任制度的完善、诉讼结构的调整、死刑程序的…  相似文献   
34.
刑法学界1999年的研究成果,比较鲜明地反映了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5.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有关法律的规定,刑事案件的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者其他公民,对已经生效的刑事判决、裁定,可以向法院或检察院提出申诉.刑事申诉制度是我国宪法第41条规定的公民申诉权利的具体体现,对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促使司法机关纠正生效判决、裁定中存在的错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6.
刑事诉讼中的第二审审理方式,是指刑事案件经一审判决或裁定后,因被告人提出上诉或检察院提出抗诉而进入二审,第二审法院审理该案件所采用的形式。对这个问题我国刑事诉讼法未作规定。目前在司法实践中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即书面审、直接审、庭外调查讯问三种形式。所谓书面审,指不传唤当事人,合议庭只根据全部案卷材料进行审查,然后评议,依法作出裁判;所谓直接审,是指第二审法院直接开庭,传唤当事人和通知诉讼参与人  相似文献   
37.
对“无罪推定原则”,本刊曾于1979年组织过专题讨论。那次讨论虽一直延续到1981年,历时三年,但由于对科学真理的探索并非几次讨论就能穷尽的,更何况人们的认识随着十多年改革开放及法制建设的实践和事物的发展又有了新的发展,所以今天对这个问题仍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38.
免予起诉制度的存、改、废是目前争议较大的一个问题,不少法学刊物刊登了有关这方面的文章。本文在比较分析了免予起诉与起诉便宜主义的不同,免予起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免予起诉制度本身的利弊及各种争议观点的不足的基础上,对免予起诉制度的存、改、废的得失进行了研究,认为免予起诉制度的修改、完善应与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相适应,并提出了修改、完善免予起诉制度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9.
中国陪审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陪审作为我国审判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法律的规定中曾是一项重要的原则。有关法律对于陪审制度的规定,虽然现在未将其作为原则,但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及行政诉讼法等均仍予明确肯定。有关法律对陪审制度的肯定曾经历过变化,变化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  相似文献   
40.
王敏远  郭华 《中国司法》2008,(12):102-105
司法鉴定在我国的现代诉讼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一些地区80%以上的诉讼案件以司法鉴定作为处理案件的重要根据;而且,司法鉴定尽管只是诉讼法所规定的七类证据中的一种,但往往以其"科学、公正"的形象,在诉讼中发挥着超越其他证据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