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创造良好的电子政务发展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务是随社会的发展、政府功能的转变、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设备的升级而持续动态地发展的。这就意味着电子政务并非一蹴而就。因此,致力于营造一个有利于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比单纯去探讨某一方面的技术问题更具有广泛的意义。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既包括技术设施、信息资源等硬环境,也包括体制推进、人才准备以及立法保障等软环境。一、强有力的体制推进环境首先,要加强领导,科学规划。要认真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科学规划,统一标准;明确工作重点,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前些年…  相似文献   
32.
习近平在一系列关于正确看待党史国史的论述中强调:实事求是"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遵循的思想方法",党史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看待历史,"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分清主流和支流";"历史一脉相承,不可割裂",要把历史事物置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考察;"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要以联系的观点评价历史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这些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对于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正确看待党史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具有深刻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3.
34.
王爱云 《理论学刊》2002,(6):128-128
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教育已成为信息化社会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党校系统在推进信息化教育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这组稿件即是从不同角度 ,对进一步优化党校系统网络教育作出的思考。  相似文献   
35.
网络文化产业作为中国的新兴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并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根据iResearch市场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市场规模达到540亿元,年度增长49.2%,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印证了文化部欧阳坚副部长所言“我国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异军突起”。国家刚刚出台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必将极大地促进网络文化产业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36.
2001年4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酉阳县委联合举办的“纪念赵世炎同志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举行,来自重庆、四川、北京、上海、湖北、陕西等省市的专家、学者及重庆市主要领导等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主持,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包叙定、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威等在开幕式上作了讲话。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李传华主持大会交流并作了总结。这次研讨会入选论文40篇,涉及赵世炎生平、思想、业绩、风范等各方面内容,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7.
美国哈佛大学傅高义教授倾十年心力完成的《邓小平时代》一书,既是关于邓小平研究又是关于改革开放时期党史、国史研究的一本大部头著作。该书于2011[1]、2012和2013年在美国和中国两岸三地相继出版后.在海内外引起了媒体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发表的相关书评和书讯已不下十几篇。  相似文献   
38.
近十年来,西方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研究比以往更为广泛、深入,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归纳和分析,特别对其中几种需要注意的学术观点进行了评介,以期使关注这一领域的国内学者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39.
王爱云 《理论学刊》2003,(1):98-100
创业板市场在我国的设立,只是时间和时机的选择问题.为我国创业板市场设计合适的制度安排是尽早推出的基础.本文旨在通过借鉴国外创业板市场的制度安排,构建我国科学、有效、健全的创业板市场,借以推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0.
1924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全部都以个人身分加入国民党,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这样对国共双方似乎都有利,国民党由此成为20年代中国最大的政党,羽翼未全的中国共产党则得到共产国际的财政支援。国共双方领导一致认为首先必须推翻军阀统治,统一整个国家,并发动群众解决国家面临的深刻的社会问题。托尼·塞奇在《中国第一次革命统一战线的起源:斯内夫利特(马林)的作用》一书着重指出,虽然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内成功地实现了一个新的组织方案,但他们没能占据几个权力位置:“1924年1月国民党改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