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14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程青 《瞭望》2000,(37)
电视直播、报刊追踪报道把北京老山汉墓的发掘炒成了热点新闻,引起了公众对揭开帝王陵墓之谜的兴趣。不少人对开陵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和兴奋,有人重提发掘秦治皇陵、乾陵等大型知名陵墓,甚至一些地方上的领导也从发展旅游、培育地区经济新增长点的角度,纷纷打报告表示自己有能力发掘所在地的帝王陵墓。帝王陵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挖?由谁来挖?出土的文物归谁所有?公众何时可以与代表考古成就的最新文物见面?记者为此走访了国家文物局  相似文献   
32.
程青 《瞭望》2000,(19)
未成年人“无限制”进入电子游戏厅引发恶性事件加强管理松不得  相似文献   
33.
我是1985年初到汕头的。先在经济特区鮀滨化学药业总公司任副总经理。当时已经有55岁了,突然从最北边的省份跑到南方海边来工作,离开了熟悉的人群和得心应手的工作,另辟天下,有点令人费解吧? 不过,我一说你们就知道我为什么要来。当时,搞改革开放已在全国形成一种趋势,在经济特区办企业更是大家认定的“开放”。在  相似文献   
34.
程青 《瞭望》1996,(49)
高朱峰原是吕梁行署财政局农财科科长。实权在握,却主动到“地都挂在山上”的中阳县吴家峁乡沙墕村任职,而且卓有成效地带领村民治理荒山荒坡等“四荒”地,不仅引进了滴灌,而且推广了股份制。 我是1994年春到这个村的。1993年冬1994年春山西中部遇到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冻灾,沙墕村长势最好的果树被冻坏25000多株。承包荒山的两位当事人武润锁和杨凤平信心跌到了最低谷。他们为改造这些荒山荒坡已投了100多万,这场灾害使他们倾刻损失了46万。他们觉得再没法干了,对谁都交待不了,哭着想上五台山。村民们看他们两个倒塌(失败)了,也没有什  相似文献   
35.
程青 《瞭望》1998,(26)
快出书别快出﹃文化泡沫﹄程青与北京最近一届特价书市三折抛售图书的“低迷”相对应,上海人民出版社仅用14天出版了《亚洲怎么了?》一书,《大棋局》的出版几乎与它的英文版原著同步。出书这样“快速”,同样引人注目。近来出书快的不仅限于上海人民出版社的这两种书...  相似文献   
36.
程青 《瞭望》1992,(18)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从我走上创作之路,不管什么风云变幻,对此我一直是坚定不移的。” 女作家谌容从1975年发表长篇处女作《万年青》起至今已创作长中短篇小说数百万字,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她最初走上文学之路,正是因为深入农村生活。1962年,谌容因病被机关精简。1963年,她经朋友介绍,来到山四汾阳县农村,决心在这里上一下“高尔基的大学”。她先写剧本,继而创作小说。后以《人到中年》、《错,错,错!》  相似文献   
37.
程青 《瞭望》1996,(17)
在呼唤正义、鞭挞“看客”现象的社会背景下,1995年12月5日,15岁的周贲为保护一名19岁女孩免受流氓欺负,见义勇为被歹徒杀害。他虽未成年,却把“生命不在长,而贵在精彩”作为自已的人生格言。当我坐在周贲家客厅里翻阅那些旧相册中的黑白照片时,我强烈体会到泪水和创痛都不足以概述这个家庭所遭遇的灭顶般的不幸。周贲的母亲李林告诉我,儿子离去,她的头发顿时灰白。  相似文献   
38.
程青 《瞭望》1998,(Z1)
七十不改其乐●程青撰文曾任《世界文学》主编的高莽可说是个全才,他不仅能译、能写,还擅画。有个关于高莽的笑话,一位读者写信给《世界文学》编辑部,说中国这么大,你们怎么找个画家当主编?其实从四十年代起,高莽就开始翻译和研究俄罗斯文学和艺术,他用“乌兰汗”...  相似文献   
39.
程青 《瞭望》1996,(45)
结识郑连真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会上。主管部门在厚厚的一摞表扬材料中精选出一份,于是我就在赶赴乌鲁木齐开会的众多代表中找到了这位兵团农一师三团的政委。 无疑我又有了一个抒写英雄模范人物的机会。 郑连真1964年20岁从上海来到新疆。那时青年人曾满怀豪情地以“好儿女志在四方”为人生口号奔赴祖国各地。但一二十年之后,真正留在当地基层的却越来越少。郑连真不仅是留下来的一个,而且是一直怀着当年的热情好好干着的一个。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是在当地及兵团系统很有影响的那种“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成绩”的人。但是当他在我的采访中回顾在边陲风沙中度过的20多个年头时,我在他眼中看到了比豪情更为深挚的内容,我看到了荣誉背后称得上苍凉的那种东西。当我问他假如人生可以重复一次他是否还来?他思索片刻,笑容里有了不易察觉的忧伤。最后他果断地说:不,我不会再来。 那一刻,我不仅为他的事迹,更为他的真挚感动。  相似文献   
40.
程青 《瞭望》1988,(45)
1979年以来,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文艺思想也获得解放,这为文化艺术工作者悉心投入艺术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不但老作家们不断有力作问世,如巴金的《随想录》、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等等,而且有一批新人崛起,涌现的新作多姿多彩,艺术家们风骚各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