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2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2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政治决策是现代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也是治理过程的核心机制。政治决策需要协商。人是理性的动物,但人的理性既是有限的又是多元的,既包括个体理性也包括公共理性。在政治决策过程中,弥补有限理性、整合多元理性、驯化个体理性、达成公共理性都需要加强协商。这应该是近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调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次发展的初衷之一。  相似文献   
22.
理论界通常把过渡时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称作“团结、教育、改造”政策。这一政策所指涉的知识分子包含着特定的政治属性,是指除革命知识分子之外的所有知识分子,通常称为旧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对于新生政权具有重要的价值。实施“团结、教育、改造”政策的过程就是培育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过程。这一政策蕴含着多种培育知识分子政治认同的模式。而通过实施这一政策,中共比较有效地培育起了知识分手对于新生政权的认同。但是,其中的群体压力模式则失之于粗暴,而过分强调意识形态的一统也影响了学术的独立。  相似文献   
23.
思想从内容来看有三层递进的涵义,从性质来看也有三个层面.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思想有其特定的内涵、条件和目标.学习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思想表明,解放思想是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它具有强烈的目的性,思想解放与思想守成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4.
周恩来认为.在当代中国.发展政党协商民主有利于整合社会力量、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克服有限理性、强化政治监督;发展政党协商民主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责任性,坚持长期协商、平等协商、宽容互信:发展政党协商民主必须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持民主党派的组织特色,保证民主党派有职有权。中共应该积极主动.广交朋友.为政党协商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5.
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看,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缘起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以及各民主党派互相之间的协商。这种政党协商民主生长于近代中国特定的政治生态环境,正式启动于新中国筹建过程中。而“五一口号”的发布,进一步促进了各民主党派的政治转向,确立了一种以协商民主为内涵的新型政党关系,标志着这种新型政党协商合作关系的建立,为在中国确立协商合作的政党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先后组织了三届慰问团赴朝鲜前线慰问中朝将士。其中,第二、三届赴朝慰问团慰问情况的记录都颇为详细,但许多文献对第一届赴朝慰问团的情况记录不是比较简单,就是根本没有提及。如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的三卷本巨著《抗美援朝战争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第六卷《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中都没有记述第一届慰问团的活动情况。为了解中国人民第一届赴朝慰问团的情况,笔者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并进行了归纳整理。  相似文献   
27.
李启汉,1898年3月28日生于湖南省江华县(今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朝阳村一个农民家庭.乳名志生.字仙槎。1917年转入长沙岳云中学读书。五四运动时期他积极参加湖南爱国运动.接着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驱张运动。1920年在上海参加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李启汉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工运领导人.在短暂的革命生涯中,  相似文献   
28.
济南战役决策期间,中央军委和华野充分发扬军事民主,作出了科学决策.这一决策表明,发扬军事民主是克服有限理性的关键,是保证决策顺利实施的前提,发扬军事民主必须与坚持军事集中相结合.  相似文献   
29.
1980年以来,协商民主论题不但是西方理论学界的研究热潮,而且在许多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如公民陪审团、工厂民主与市镇会议等)乃至国际政治过程中(如欧盟)也有着比较广泛的实践。进入21世纪,我国学政两界也开始关注协商民主论题。协商民主之所以显现出如此的魅力,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和理性之间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从理性理论的逻辑来看,协商民主在现代民主社会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30.
童庆平 《传承》2010,(24):122-123
政治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认清基本政治国情。由于历史起点较低和逻辑起点的错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正严重地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公民素质和政治文化生态的制约。中国要想又快又好地开展政治文明建设,就必须从这个基本政治国情出发,思考如何摆脱以上三方面的制约,以更好地进行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