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15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篇
法律   140篇
中国共产党   153篇
中国政治   136篇
政治理论   83篇
综合类   3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61.
走近铜鼓     
一铜鼓县因城郊有巨石状如铜鼓而得名。只是千百年来,人们听不到石状铜鼓的咚咚鼓声,倒是听得见这个县的山水之间,曾一直震响着农民起义的呐喊声。长期以来,铜鼓一直是修水县的一部分,境内两条  相似文献   
562.
景亚南 《人大研究》2009,(12):35-37
一项地方性法规出台以后,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法规本身具有的抽象性、概括性与案件的具体性、个体性产生的冲突,法规的稳定性、滞后性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之间出现的矛盾等,都可能需要运用法规解释来协调。  相似文献   
563.
《鄂榭府崩溃记》运用第一人称叙述中追忆自我与经验自我两种眼光之间的转换,强化了弥漫小说全篇的恐怖气氛。通过赋予"崩溃"多重隐喻意义,使其所着力描述的恐怖氛围在"崩溃"中达到高潮。而这一切都是他所强调的"单一效果"、"结局感"等短篇小说创作理论的精彩呈现。  相似文献   
564.
岑象景 《广东民政》2008,(12):40-40
年初,我参加阳东县委第四批“十百千干部下基层”活动,到本县红丰镇麻汕村委会挂点开展驻村工作。  相似文献   
565.
566.
3位农民工代表的亮相,成为2008年全国两会的一大亮点。“当初只想打工挣点钱,从来没想到,自己有~天会以全国农民工代表的身份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胡小燕身穿职业装,直发垂肩、面着淡妆。  相似文献   
567.
“政府不能逼我穿裤子!”印尼巴布亚岛苏罗巴人一提到政府即将实行的《反色情法》就一肚子火,因为该法规定土著部落族人必须穿所谓“文明衣服”。但对上了年纪的苏罗巴人而言,身上披挂羽毛、绑着长而尖的葫芦瓢,才是正常的衣着打扮。  相似文献   
568.
以往的人学理论尚欠缺对“人与社会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它忽视人的个体性、自然性和主体性,僵化地理解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在理论上实践上造成消极后果。社会关系中的人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自然性和主体性,应该给予全面的认识。社会关系是属于人的,是人从事合乎客观规律的能动活动的产物。人按照实践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主动追求和构建各种理想的社会关系,从而完成马克思所言的“环境的改造与人的活动的一致”。  相似文献   
569.
2004年12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主办的2004年亚太地区形势座谈会在亚太所召开.来自北京各研究机构的数十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学者们就2004年亚太地区的政治、安全、外交、国际关系、经济及区域合作等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570.
张波  黄渝景 《法治研究》2010,(10):81-85
法官在适用刑法处理具体案件时对刑法条文的规定进行解释是一种事实性存在,这种解释在罪刑法定原则的框架内进行是现代刑事法治的基本要求。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不同,决定了法官解释刑法条文的基本立场和实践效果不同。形式罪刑法定原则脱离生活实际,割裂了法条文字与承载的价值的关系,奉法律条文的文字形式为圭臬,其实践后果常表现为机械司法、恶法亦法;实质罪刑法定原则将刑法的正义价值推向极致.主张法官根据个案的需要,依据正义的观念适用刑法,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法律虚无主义:辨证罪刑法定原则认为,刑法适用解释应当以刑法的正义价值为统帅和导向,在法律文字可能的字面含义内最大限度地寻求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