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法律   48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关于附带民事诉讼有些国家并没有此规定,比如英、美等国就不容许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其理由是:如果准许被害人以民事原告的身分参加刑事诉讼,就会破坏当事人力量上的平等而对被告人不利。我国《刑事诉讼法》虽有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但只是一般的原则性规定。而附带民事诉讼涉及面广,在实践中往往会碰到一系列问题。由于对这些问题,在理论上认识不统一,导致了司法实践做法各异,因此迫切需要从理论上加以解决。近年来一些同志作了可贵的探索,但未彻底解决问题。本文拟就附带民事诉讼,继续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2.
建议将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更名为《刑事程序法》裴苍龄从国家主动干预犯罪的时候起,出现了独立的司法活动,即处在刑事诉讼之外的司法活动。特别是专门检察机关和专门侦查机关的出现,使这种独立的司法活动逐步法律化、制度化。这就产生了两种活动,即刑事司法活动和刑...  相似文献   
23.
重新认识被害人的法律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被害人的法律地位是由其诉讼地位引发的一个问题。诉讼地位也是一种法律地位,但法律地位又不限于诉讼地位。诉讼地位只是诉讼法律关系中的一种地位,而法律地位除了诉讼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外,还包括实体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因此,“法律地位”的外延要比“诉讼地位”的外延宽广一些。 近年来,学者们对被害人的诉讼地位问题讨论得很多。讨论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三个:一  相似文献   
24.
论物证     
一、物证的概念人类使用物证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据我国“周礼”记载,周朝已有专门“掌盗贼之任器货贿”的官吏,说明在当时的诉讼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像凶器、赃物这样一些物品的证据作用,这就是物证。当然,“物证”这一概念出现在法条中却较晚,现在一般认为,“物证”的概念最早见之于1808年法国的《刑事诉讼法典》。物证的使用既有悠久的历史,那末,什么是物证呢?物证,英国学者称之为实物证据。他们给实物证据所下的定义是:“交由法庭查验的文件之外的物体。”这个提法显然有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物证都能交由法庭查验。其实,英国学者虽然给实物证据下了上述定义,但是,他们所理解的实物证据却包括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交由法庭检验的物体组成的实物证据。这包括  相似文献   
25.
裴苍龄 《河北法学》2012,(12):55-65
近年来,有些学者质疑甚至否定证据学或证据法学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提出围绕证据的活动是不是认识活动的问题、从"证据学"到"证据法学"的理论转型问题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程序工具主义有密切的关系并为程序工具主义和程序虚无主义提供合理化解释等问题。这些观点均不能成立。证据学或证据法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基础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26.
证据学的大革命——再论实质证据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苍龄 《法律科学》2010,28(3):87-97
实质证据观引发的证据学的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内容包括:以“两论”为基础的学科新体系应运而生;明确了证据学的A、B、C;新建了证据资料的理论;新建了证据效力的理论;提出了证明的构成理论;研究了证明的基本形式;新建了证明的方法体系;新建了全面的证责体系;新建了一系列原则和规则;建立了证明原则的基本理解,提出了实事求是七项原则;确立了实质真实观,新建了实质真实标准;提出了创立新证据制度的初步构想。这一切使我国证据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这场大革命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证据学打造成社会科学中最伟大的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27.
裴苍龄 《法商研究》2012,(5):103-109
所谓"污点证人"指的是同案被告人。将这样的人看作证人,在我国是混淆了证人与当事人之间的界限,在英美法系国家则是混淆了旁证人与亲证人之间的界限。因此,学者们所说的"污点证人"根本就不存在。通过作证豁免这种诱供式的"作证"方式,实体中的一案变为程序上的两案或多案,实体中的犯罪侵害人变为程序上的证人,这实质上是程序上的造假,而一切造假行为都是违法的。据此,我们应该确立程序不能改变实体的原则,坚决摈弃所谓"污点证人"作证豁免的制度尝试。  相似文献   
28.
证明责任既不是权利,也不是义务,更不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体。证明责任与举证责任是类概念与种概念的关系。应该建立全面的证明责任体系,打破自古以来"一责独秀"的局面。全面的证明责任体系包括侦查机关的取证责任,诉讼一方或双方的举证责任以及审判机关的审证责任。每一种特殊的证明责任类型都有其自身的内在根源、外在条件、主体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29.
论实质证据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裴苍龄 《法律科学》2006,24(3):93-104
证据概念问题的大讨论使证据理论的研究更加深入,证据观念的大转变开创了证据学发展的新时代。实质证据观是正确的,应该在法学中予以确立,形式证据观应予以废除。证据是事实,证据只有两种属性,一为客观性,一为关联性。证据只有三种物证、书证和人证。三种证据理论可以穷尽所有证据。  相似文献   
30.
书证是物证和人证之外的第三种证据,勘验、检查笔录和鉴定结论均不是书证,故不能视为书证的两种类型,它们是反映了物证的物证资料。证据是事实是证据学中最重要的观点,它构成证据学的根基,永远不可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